

在大自然中,大鸨 (Otis tarda) 相当显眼。有些体重可达 30 磅,羽毛颜色独特。它们是现存最重的会飞鸟类,摩洛哥种群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易危物种。它们在从西欧和西北非到中亚和东亚的草原上繁殖,约有 70% 生活在伊比利亚半岛。
这些体型巨大的鸟类可能还会主动寻找两种能够杀死病原体的植物,这使它们成为鸟类利用植物对抗疾病的罕见范例。
[相关:鸟类会闻味道吗?这位鸟类学家正在揭穿一个长期存在的迷思。]
昨天发表在《生态与进化前沿》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详细介绍了这种大鸨的自我用药行为。
“大鸨会寻找两种人类在传统医学中也使用的野草,”合著者、马德里农业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Azucena Gonzalez-Coloma 在一份声明中说。“我们发现这两种植物都含有抗原生动物和杀线虫(即杀灭蠕虫)的化合物,而第二种还含有抗真菌剂。”
从果蝇到金刚鹦鹉再到麋鹿,许多动物都被怀疑存在自我用药行为,但在野生动物中要确凿证明这一点非常困难,因为很难在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植物处理之间进行比较。“而且双盲试验或剂量效应研究,这些在人类或兽医医学中是强制性步骤,对于野生动物来说显然是不可能的,”马德里国家自然科学博物馆的科学家、该研究的作者之一 Luis M. Bautista-Sopelana警告说。
雌性鸟类通常会留在它们孵化地的家域内,并年复一年地回到同一个集会地点。集会繁殖是指雄鸟聚集在选定的地点为雌鸟表演,雌鸟根据雄鸟的外表和表演质量选择配偶。
然而,由于长时间停留在同一区域并在此排泄,雌鸟有再次感染疾病的风险。对于雄鸟来说,繁殖季节所需的异常耐力可能会导致它们的免疫系统减弱。
“理论上,在性传播疾病普遍存在的繁殖季节,大鸨的雌雄两性都可能受益于寻找药用植物——因为使用含有活性抗病化合物的植物的雄鸟可能看起来更健康、更强壮,对雌鸟更具吸引力,”Gonzalez-Coloma说道。
研究小组收集了总共 623 份雌雄大鸨的粪便样本,其中包括 2022 年 4 月繁殖季节的 178 份。他们使用显微镜检查了粪便中的可识别残留物,例如茎、叶和花的组织,这些是已知大鸨食谱中的 90 种植物。
他们发现,有两种植物被大鸨食用的频率高于预期:虞美人 (Papaver rhoeas) 和紫锥菊 (Echium plantagineum)。该地区的牛会避开虞美人,但它在传统医学中被用作止痛剂、镇静剂,甚至是增强免疫力的药物。它还含有多种脂肪酸。紫锥菊如果大量食用对人类和牛有毒,但富含可食用油,提高了其营养价值。
“大鸨主要在四月的繁殖季节选择虞美人和紫锥菊,此时它们的能量消耗最大。而雄鸟在这些月份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性展示,比雌鸟更偏爱它们,”Bautista-Sopelana说道。

虽然该研究表明大鸨是寻找特定植物作为药物的鸟类的绝佳候选者,但仍需要更多研究来了解其运作方式。
“自我用药的最终证明需要生物医学、兽医学和药学科学中开发的实验方案,”Bautista-Sopelana说道。“在那之前,我们将继续进行实地考察。例如,量化不同大鸨种群粪便中虞美人、紫锥菊以及病原体的残留物普遍性,可以证伪我们关于该物种自我用药的假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