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项新研究不仅揭示了早期人科动物的进化,还将进化时钟拨回,研究了非洲大陆上早期草本林地的出现时间。
第一项新研究,发表于 4 月 13 日的《科学》杂志, 表明非洲开阔林地的生活和富含树叶的饮食可能影响了人类类人猿祖先的直立姿势。
[相关:古 DNA 证实斯瓦希里人融合了非洲和亚洲血统。]
人类学家长期以来认为,我们的祖先演化出了直立的躯干是为了在森林中采摘水果,因为我们一些喜欢的水果生长在细长的树枝末端。大型类人猿需要将体重分布在从树干分出的树枝上,然后用手向上够到水果。执行这项任务如果类人猿是直立的会更容易,因为它们可以用手脚更好地抓住树枝。如果类人猿的背部是水平的,手脚通常在身体下方,这使得它们难以向外移动到树的较细树枝上。
然而,一项使用一种有 2100 万年历史的化石类人猿“莫罗托猿”(Morotopithecus)进行的新研究表明,早期类人猿实际上是在一个有破碎树冠和开阔草地的季节性林地中吃树叶的。研究团队认为,这种景观,而不是封闭林地中的水果,可能驱动了类人猿的直立结构。
“人们的期望是:我们发现了这只直立的猿。它一定生活在森林里,一定在吃水果。但随着越来越多的信息出现,我们发现的第一个惊喜是这只猿在吃树叶。第二个惊喜是它生活在林地中,”合著者、密歇根大学的古人类学家劳拉·麦克拉奇(Laura MacLatchy)在一份声明中说。
这两篇论文都源自一个名为“东非猫科和类人猿进化研究”(REACHE)的国际古生物学家合作项目。麦克拉奇的研究集中在乌干达东部一个有 2100 万年历史的地点,称为莫罗托地点(Moroto site)。在这里,研究团队在一个岩层中发现了化石。在这个岩层中发现了其他哺乳动物的化石和植物生命的证据,这些线索被用来重建莫罗托猿的环境。
在一篇同期发表的、同样于 4 月 13 日在《科学》杂志上发表的论文中,另一组研究人员利用环境代用指标,重建了非洲的九个化石类人猿地点,包括早中新世的莫罗托地点。这些代用指标显示,2100 万年前,草地实际上遍布整个区域,而不是之前确定的 700 万到 1000 万年前。
然后,研究团队发现,这个景观中的植物“缺水”,这意味着它们经历着季节性的雨季和旱季。这些变化意味着类人猿必须依靠水果以外的东西才能生存。这些发现表明,莫罗托猿可能生活在由灌木和树木组成的、有破碎树冠的开阔林地中。
[相关:所有早期人科动物的“祖父”比我们想象的要早得多。]
“我们首次证明了这些草木的广泛分布,正是这种开阔的季节性林地生态系统的整体背景,在塑造不同哺乳动物谱系的进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在我们的情况下,不同类人猿谱系是如何进化的,”合著者、密歇根大学生物人类学家约翰·金斯顿(John Kingston)在一份声明中说。
两项研究中的九个地点都分布在东非赤道地区,这是一个足够大的区域,让研究团队能够更全面地了解 2300 万至 1600 万年前早中新世时期这些景观的样子。那时,形成该地区的东非大裂谷经历了巨大的地形变化。地球分裂导致的这种剧变影响了区域气候及其植被。
“人们曾提出,这些开阔的环境解释了人类的起源,并认为直到 1000 万至 700 万年前才出现这些更开阔、更具季节性的环境,”麦克拉奇说。“人们认为这种环境变化是促使陆地直立行走的因素——我们的祖先开始在地面上行走,因为树木之间的距离更远了。现在我们已经证明,这些环境至少在直立行走进化前 1000 万年就已存在,我们也必须真正重新思考人类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