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蛾终于抵达南极洲

这些常见的家居害虫以在世界各地侵害食物而闻名。
Indian Meal Moth
最近在南极半岛西北海岸附近的一次目击,是该物种迄今为止记录到的最南端的地点。DepositPhotos

去年 2 月,南极科考站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个令人担忧的迹象:一只蛾子。

通常情况下,一只蛾子并不可怕。但在南极洲,这里没有本地的蛾子,发现这种昆虫只能意味着一件事——一种非本地物种已被引入该大陆。更有意思的是,这种蛾子竟然是印度粉螟Plodia interpunctella),俗称谷蛾,是一种常见的全球家居害虫。

在过去的几年里,谷蛾已在南极洲几个不同的科考站被发现,并缓慢向南迁移。到目前为止,这些昆虫对野外站的影响有限,科学家们认为它们很可能无法在冰冻大陆严酷寒冷的气候中存活太久。但最近在南极半岛西北海岸附近的这次目击,是该物种迄今为止记录到的最南端的地点——这也提醒着我们,入侵物种对南极洲脆弱的生态系统构成的威胁日益增长,尤其是在气候持续变暖的情况下。

智利天主教大学和南极及亚南极生物多样性千禧研究所的研究员雨果·贝尼特斯(Hugo Benitez)通过电子邮件告诉《流行科学》:“任何非本地昆虫都对南极生物多样性构成潜在威胁。”

如果你曾将干粮未密封存放,很可能遇到过谷蛾。这些棕白色的小昆虫经常在燕麦、大米或面粉等谷物中产卵,在那里它们以幼虫形态蠕动,最终发育成成虫,在我们的食品储藏室和橱柜里飞来飞去。虽然这些生物在寒冷中无法存活太久,但它们可以在许多寒冷气候的室内环境中生存,并且该物种已无缝地传播到美洲、欧洲、非洲、亚洲和澳大利亚。

尽管如此,几年前,谷蛾尚未抵达南极洲。但在 2017 年和 2021 年,首次在南设特兰群岛的韩国和巴西科考站发现了这些蛾子,这使得它们成为南极半岛地区首次被发现的同类物种,也是首次被发现在南纬 60° 以下的地区——该区域正式属于《南极条约》的管辖范围。去年 2 月在智利道默岛的耶尔乔站(Yelcho station)发现的蛾子,比 2017 年和 2021 年的发现地点还要靠南 150 英里——蛾子可能只是时间问题就会出现在半岛沿线许多其他科考站中的一个。

在最初发现蛾子(两天后又发现了一只)后,研究人员捕获了这些昆虫,并随后对其 DNA 进行了测序,确认其物种为印度粉螟。包括贝尼特斯在内的团队于本月早些时候在《生态与进化》杂志上发表了此次发现的记录。

目前,研究人员认为南极洲过于寒冷,谷蛾无法在野外传播。但这些蛾子可能会继续出现在更多的野外站,如果它们在科考站的食物中产卵,就会造成潜在的麻烦——正如作者们所写,这会“增加供应和储存南极科考站食物固有的后勤困难”。

此外,蛾子还可能带来其他不受欢迎的生物。新论文指出,谷蛾可能是Habrobracon hebetor 的宿主物种,这是一种寄生蜂,会将卵产在蛾子的幼虫体内。如果这种黄蜂设法逃离野外站并寄生于南极拟尖翅小摇蚊Belgica antarctica),一种小型蠓虫,也是该大陆唯一的本土昆虫,那么结果将是“灾难性的”,作者们写道。

即使不考虑谷蛾,入侵物种也日益成为在南极洲工作的保护主义者和科学家的担忧。尽管气候恶劣、冬季严酷,但像螨虫和苍蝇这样的动物,以及像早熟禾这样的植物,在近几十年来已成功抵达遥远的南方,很可能是由人类引入的。其中大部分引入仅限于亚南极岛屿和半岛地区,这些地区比南极洲其他地区温暖。如果这些地区随着气候变化进一步变暖,那也可能使这些栖息地对新来者更加适宜。

在南极洲的陆地生态系统中,即使是小型非本地动物也可能造成严重破坏。与大陆周围的海洋生态系统——那里充满了企鹅、鱼类、磷虾和鲸鱼等各种吸引人的野生动物——不同,南极洲的陆地生命稀疏且特化。除了南极拟尖翅小摇蚊外,陆地生态系统仅由少数小型动物组成,如跳虫(一种微小的节肢动物)、少量的微生物以及地衣等低矮的地面植被。 

这样一个独特的生态群落——尤其是一个经过数千年的隔离形成的群落——像谷蛾这样的新来者可能会产生不成比例的影响。但是,非本地物种也可以在造成麻烦之前被捕获。贝尼特斯说,像对货物进行隔离和检查这样的“生物安全”措施是必要的,并且可以在谷蛾等偷渡者抵达大陆之前将其捕获。

他说,“早期发现,对于有效干预至关重要。”

 

更多优惠、评测和购买指南

 

Ethan Freedman

撰稿人

Ethan Freedman 是一名科学与自然记者,报道生态学、气候变化、野生动物、人造环境和未来。他住在纽约布鲁克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