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80年5月18日,圣海伦斯火山爆发向大气中喷发了150万吨二氧化硫,其火山碎屑熔岩流几乎摧毁了230平方英里范围内的所有生命。三年后,野生动物专家招募了一批当地的“帮手”,仅用了24小时来加速该地区的生态恢复。但这些并不是人类志愿者——它们是地鼠。尽管那十年后的分析证明了这些啮齿动物对该地区生态有益,但近期发表在期刊《微生物组前沿》上的研究表明,它们在该地区的影响至今仍然可见。

实验的第一阶段始于1983年。当时,包括加州大学河滨分校微生物学家迈克尔·艾伦在内的团队乘坐直升机进入了一个火山爆发前已被夷为多孔浮石的地区。根据11月5日UCR的专题报道,艾伦和他的犹他州立大学同事詹姆斯·麦克马洪将“几只当地地鼠”释放到了两个被称为浮石平原和熊草甸的区域。虽然这些区域只有少数可能是鸟类掉落的种子萌发出的顽强植物,但地鼠被允许在24小时内尽情地进行它们的本职工作。
[相关:圣海伦斯火山爆发后,科学家们努力保存其毁灭景象。]
“它们经常被视为害虫,但我们认为它们会把旧土壤挖出来,转移到地表,而恢复也将发生在那里,”艾伦解释道。该团队希望这些动物尤其能帮助将对植物生长至关重要的、起肥效作用的微生物带到地表,例如内共生根瘤菌和菌根真菌。
“除了少数杂草,大多数植物的根系不可能仅仅依靠自身就能高效地获取所需的全部养分和水分,”艾伦说。“真菌会把这些东西输送给植物,然后从中获取自身生长所需的碳。”
[相关:佛罗里达松树下,地鼠的行为变得奇怪。]
他们的希望得到了证实。六年后返回时,艾伦和麦克马洪注意到,这些啮齿动物的工作使得浮石平原和熊草甸地区出现了约40,000株健康的植物,并且本地地鼠种群也随之回归。与此同时,附近没有地鼠的区域对植物来说仍然几乎不适宜生存。四十多年后,从同一地区采集的新土壤样本仍然显示出比没有地鼠的区域更好的真菌和细菌含量。包括真菌学家米娅·马尔茨在内的团队希望他们的研究能够凸显互联互通、有韧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我们不能忽视大自然中万物之间的相互依赖,特别是那些我们看不见的,比如微生物和真菌,”马尔茨说。
“在20世纪80年代,我们只是在测试短期的反应,”艾伦补充道。“谁能预测,仅仅一天的时间,撒下一只地鼠,就能在40年后依然看到残留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