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澳大利亚和新几内亚生活着肌肉发达、体重 374 磅的袋鼠

一项新研究描述了三种巨型袋鼠的新物种。
An artist’s impression of southeastern South Australia during the Pleistocene epoch showing various plants and animals that lived there alongside Protemnodon. The almost one-tonne Zygomaturus trilobus in the bottom right. None of the kangaroos shown is a Protemnodon, but there are two short-faced kangaroos in the center-right. One wallaby is also being attacked by a Tasmanian tiger (top left).
艺术家对更新世时期的南澳大利亚东南部进行的想象图,展示了生活在那里并与古巨袋鼠(Protemnodon)共存的各种动植物。右下角是近一吨重的三瘤兽(Zygomaturus trilobus)。图中显示的袋鼠都不是古巨袋鼠(Protemnodon),但在右中方有两只短面袋鼠。一只鼠兔(wallaby)正被一只袋狼(Tasmanian tiger)攻击(左上方)。Peter Schouten

地球曾充斥着更多的大型动物。化石记录中充满了巨大的鸟类,例如新西兰的Heracles inexpectatus,来自马达加斯加的巨型狐猴,以及大型海洋爬行动物,它们会让今天的海蛇相形见绌。古生物学家现在发现了澳大利亚和新几内亚地区存在三种不同寻常的巨型化石袋鼠的证据。这些生物在4 月 14 日发表在《Megataxa》杂志上的研究中被描述,表明这些物种在形态、栖息地范围和跳跃方式方面可能更加多样化。 

“现存的袋鼠已经是如此 remarkable 的动物了,想到这些奇特的巨型袋鼠可能在做什么真是太令人惊讶了,”该研究的合著者、弗林德斯大学的博士生 Isaac Kerr 在一份声明中说道

An artist’s impression of the newly described fossil species Protemnodon viator and its relative Protemnodon anak, compared at scale to the living red kangaroo and eastern gray kangaroo. CREDIT: Traci Klarenbeek, 2024.
一张新描述的化石物种Protemnodon viator及其近亲Protemnodon anak的艺术家想象图,并与现存的红袋鼠(red kangaroo)和东部灰袋鼠(eastern gray kangaroo)按比例进行比较。图片来源:Traci Klarenbeek, 2024。

认识巨型袋鼠

这三个新物种属于一个已灭绝的巨型袋鼠属,名为Protemnodon,它们生活在大约 500 万年前至 4 万年前。它们的外观可能与现代灰袋鼠有些相似,但通常更矮壮、更强壮。有些物种重约 110 磅,但其他物种的体型是今天最大的现存袋鼠的两倍。

Protemnodon 化石在澳大利亚各地相当普遍,但过去通常只发现单个骨骼,而不是完整的骨骼。这使得科学家们很难确定究竟有多少个物种,以及它们在地理分布、运动和体型上的差异。

[相关:史前粪便揭示了已灭绝的巨型动物。]

“这个属的化石分布广泛且定期被发现,但大多数时候,您无法确定您看到的是哪个物种,”该研究的合著者、弗林德斯大学的古生物学家 Gavin Prideaux 在一份声明中说道

对于这项研究,研究团队能够利用来自南澳大利亚卡拉邦纳湖的多个完整的袋鼠化石骨骼,这可能有助于科学家们更清晰地了解这些巨型袋鼠。研究人员还审查了所有已知的Protemnodon 物种,发现它们之间差异很大。这些动物还适应了不同的环境,甚至具有不同的跳跃方式。

一种非常重、善于长途跋涉的袋鼠

其中一种新物种被命名为Protemnodon viatorviator一词在拉丁语中意为“旅行者”或“游子”。这种迁徙的哺乳动物比其他已知的巨型袋鼠要大得多,体重可达 374 磅。根据研究团队的说法,这大约是现存最大的雄性红袋鼠的两倍。

A near-complete fossil skeleton of the extinct giant kangaroo Protemnodon viator from Lake Callabonna, missing just a few bones from the hand, foot, and tail. CREDIT: Isaac A. R. Kerr
这具来自卡拉邦纳湖的已灭绝巨型袋鼠Protemnodon viator的近乎完整的化石骨骼,仅缺少手、脚和尾部的一些骨头。图片来源:Isaac A. R. Kerr

Protemnodon viator 可能也很好地适应了其干旱的澳大利亚中部栖息地。它的地理分布范围比今天的红袋鼠要小。它还四肢修长,能够快速有效地跳跃。

一种“强壮”的生物和一种类似沼泽鼠袋鼠的袋鼠

另一个新物种被命名为Protemnodon mamkurra,它将今天的古生物学家与过去一位著名科学家联系起来。英国古生物学家和博物学家理查德·欧文爵士在 1842 年创造了“恐龙”一词,但也在 1874 年描述了第一个Protemnodon 物种。

当他首次发现这些巨型袋鼠化石时,他遵循了当时普遍的科学方法。他主要关注牙齿化石,看到了他的标本牙齿之间的一些细微差异。他最终描述了六个Protemnodon 物种,后续的研究逐渐修正了欧文的一些早期描述。他还提出一些或所有Protemnodon 拥有四条腿。虽然并非所有物种都如此,但这项研究同意,他的一个物种——Protemnodon anak——很可能拥有四条腿。

[相关:巨兽曾漫步马达加斯加。它们发生了什么?]

“然而,我们的研究表明,这种情况只适用于三到四个Protemnodon 物种,它们可能以类似于 Quokka 或 Potoroo 的方式移动——有时用四条腿跳跃,有时用两条腿跳跃,”Kerr 说。“新描述的Protemnodon mamkurra 很可能就是其中之一。它是一种体型大但骨骼粗壮的袋鼠,可能移动速度相当慢且效率不高。它可能很少跳跃,也许只是在受到惊吓时才会。”

这些化石物种中最好的来自澳大利亚东南部的一个名为 Green Waterhole Cave 的洞穴,该洞穴位于 Boandik 人的土地上。物种名称mamkurra 意为“伟大的袋鼠”,由 Boandik 长者和 Burrandies Corporation 的语言专家选定。

An artist’s reconstruction of the extinct kangaroos Protemnodon anak (upper) and Protemnodon tumbuna (lower). Despite being closely related, the two were quite different animals in terms of their habitat and their method of hopping.CREDIT: Peter Schouten (year unknown).
已灭绝的袋鼠Protemnodon anak(上)和Protemnodon tumbuna(下)的艺术家重构图。尽管密切相关,但这两个物种在栖息地和跳跃方式上却大相径庭。图片来源:Peter Schouten(年份未知)。

Kerr 认为,一个袋鼠属生活在如此多样的环境中是不寻常的。“例如,现在已知不同种类的Protemnodon 栖息于广泛的生境,从澳大利亚中部干旱地区到塔斯马尼亚和新几内亚高降雨量的森林山区。”

第三个新物种被命名为Protemnodon dawsonae。它比其他两个物种的化石发现要少,因此更具神秘性。研究团队认为它可能是一种中等速度的跳跃者,可能与现存的沼泽鼠袋鼠相似。它以表彰澳大利亚古生物学家Lyndall Dawson 的名字命名。

虽然大多数物种在大约 40,000 年前在新几内亚和塔斯马尼亚可能灭绝,但它们可能在新几内亚和塔斯马尼亚生存了更长时间。未来的研究可以为它们的灭绝提供更多线索,因为这仍然是一个持续的古生物学谜团。 

 

更多优惠、评测和购买指南

 
Laura Baisas Avatar

Laura Baisas

新闻编辑

Laura 是 Popular Science 的新闻编辑,负责报道各种主题。Laura 对所有水下事物、古生物学、纳米技术特别着迷,并探索科学如何影响日常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