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支微型无人机团队最近进入了福岛核电站之一的放射性废墟,试图帮助日本官员继续规划他们长达数十年的清理工作。但如果本周早些时候发布的图像未能充分强调仍需完成的工作量,那么这些微型机器人此次探险的新影像肯定凸显了未来的诸多挑战。
周四,负责福岛第一核电站恢复项目的日本公用事业公司东京电力公司(TEPCO)公布了由一台吐司面包大小的飞行无人机以及一条提供照明的蛇形机器人录制的3分钟视频。这段新视频是在TEPCO为期两天的探测过程中获得的,它让观众有机会近距离了解福岛第一核电站部分区域的残骸——特别是1号机组主安全壳内的主要结构支撑。
2011年3月11日,福岛核电站发生灾难性熔毁,当时日本近海发生里氏9.0级地震,引发了高达130英尺的海啸席卷该地区。在灾难中受损的三座反应堆中,1号机组被认为受损最为严重。据信,这些反应堆内总共有880吨熔化的放射性燃料碎片,其中1号机组据信含有量最大。据估计,16万人被疏散到周边地区,次年才允许有限返回。据估计,约2万人在海啸中丧生。
上周无人机收集的图像和视频显示了1号反应堆控制棒驱动机构的残骸,以及与堆芯连接的其他设备,这些都表明这些部件在熔毁期间发生了移位。据《NHK世界》报道,某些区域看到的“结块或冰柱状物体”可能是核燃料碎片,由“熔化的核燃料和周围设备的混合物”组成。
[相关:日本开始将处理过的福岛核废水排入太平洋。]
专家表示,由于后勤困难,无人机只能接触到一小部分损坏区域,而且由于能见度差,机器人无法到达堆芯底部。同样,此次任务也无法确定辐射水平,因为无人机为了足够轻便以在工厂内操作,没有配备剂量计等仪器。

TEPCO现在计划分析无人机数据,以更好地制定收集和清除福岛放射性碎片的行动计划。2023年8月,官员开始实施一项分阶段项目,将核电站处理过的放射性废水排入太平洋。尽管该项目被多个机构和监管机构认定为安全,但仍遭到包括中国在内的邻国的强烈反对。
日本政府和TEPCO此前估计,清理工作将需要30至40年,尽管批评人士认为这一时间表过于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