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早已知道狗狗非常聪明。它们可能像我们一样会在脑海中“构想”物体,可以用按钮板进行交流,甚至能理解相当复杂的词汇。它们似乎也能按功能对物体进行分类,即使外观不同,也能理解同类玩具的工作方式。这些发现详细刊载在今天发表于《*Current Biology*》杂志的一项研究中。
人类婴儿会自然而然地学会新词及其关联,例如勺子与盘子相关,因为它们都用来吃饭;或者夹克与鞋子相关,因为它们都穿在外面。狗狗可能也在做类似的事情。
在这项新研究中,一群“天赋异禀的语言学习者”(GWL)狗狗证明了它们能够区分用于拉扯和用于叼取的玩具,即使这些玩具外观不相似。GWL 是科学家最近对那些因学习各种物体名称的能力而被认为天赋异禀的狗狗的一种区分。

该研究的合著者、专攻犬只社会学习的动物行为学家 Claudia Fugazza(来自匈牙利布达佩斯 Eötvös Loránd 大学)在一份声明中说:“我们发现,这些天赋异禀的语言学习者狗狗能够将标签延用到具有相同功能或以相同方式使用的物品上。”
Fugazza 表示,这就像一个人会给锤子和石头起相同的名字。“石头和锤子在物理上看起来不同,但它们可以用于同一个功能。所以现在看来,这些狗狗也能做到这一点。”她说。
这项研究在狗狗的自然家庭环境中,与它们的主人一起进行。实验初期,狗狗们花时间熟悉两类功能性物品的口头标签:拉扯玩具和叼取玩具。它们的主人用“拉”和“叼”这两个词,并相应地与它们玩耍,尽管这些玩具在物理特征上没有任何相似之处。
随后,研究团队对狗狗进行了重新测试,以了解它们是否学会将功能性标签与正确的玩具类别联系起来,然后玩了两类不同的新玩具。然而,这次主人没有使用“拉”和“叼”这两个标签。在这个阶段,狗狗们仅凭与它们玩耍的经验,就能将先前学到的功能性标签应用于新玩具。

在最后的测试中,狗狗们证明了它们能够根据玩具是用于拉扯还是叼取来应用口头标签,即使它们的主人没有给它们命名。
Fugazza 说:“对于这些新玩具,它们从未听过名字,但它们玩过‘拉’或‘叼’游戏,所以狗狗必须选择哪个玩具是用来玩哪个游戏的。这一切都是在自然环境下进行的,没有经过大量的训练。这只是主人玩了一个星期玩具而已。所以,这是一种自然的互动方式。”
这种根据物体的功能而不是外观来连接口头标签的能力,支持了狗狗可以根据经验在脑海中形成物体图像,并能在之后回忆起来的理论。

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理解狗狗语言分类能力的全部范围和灵活性,以及扩大样本量,并纳入非 GWL 范畴的狗狗。该团队建议,未来的研究可以探索那些不学习物体标签的狗狗是否仍然具有根据物体功能对其进行分类的能力。
Fugazza 说:“我们已经证明,狗狗能够非常快速地学习物体标签,并且即使不重复,它们也能长期记住。而且我认为,它们能够超越感官相似性来延用标签,这让我们对这些标签对狗狗的意义有多么广泛有了一定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