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对您的宠物了解多少? 宠物心灵感应 捕捉了您对您最好的朋友(永远的毛茸茸的朋友)的一些遐想,并将其与现代科学的严谨研究和结果联系起来。
七月,一位名叫 Sofia Rosten 的 TikTok 用户 发布了一段视频,记录了瑞典当地一个狗狗公园的聚会。然而,与互相摔跤、追逐和嗅探不同,狗狗们各自为营。有的坐着,有的站着,一只试图与大家交流,却被冷漠地“拒之门外”。Rosten 在标题中解释说,这是一个为内向狗狗举办的聚会。这个 TikTok 视频迅速走红,获得了近 2500 万次观看。
任何内向的人类看到这一幕,可能会在那些礼貌地保持距离的犬类身上找到共鸣。毕竟,狗狗之所以如此惹人喜爱,很大程度上在于它们能清晰地表达自己。当然,仅凭这段 21 秒的视频,很难判断 Rosten 的宠物们是否“真正”内向,或者(可爱的)只是出于其他原因而保持距离。但这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机会来思考一个问题:那些常被刻板印象为热衷社交的狗狗,是否也可能内向呢?
在深入探讨这个问题之前,值得先考察一下我们对“内向”一词的含义,这个词是由精神分析学家 Carl Jung 在一个多世纪前创造的,后来演变出不同的含义。Jung 将内向定义为一种“通过主观精神内容来确定生活方向的态度类型”,与外向相对,外向则“以兴趣集中于外部对象为特征”。用普通人的话来说,内向者将他们的精神能量集中于内心,而外向者则从外部世界寻求刺激。
在医学语境中,内向后来与避免过度刺激和对积极情绪具有更高神经敏感性的理论联系起来。然而,在摆脱了治疗师办公室和心理学课堂的束缚后,“内向”成了一个“害羞”的代名词。例如,剑桥英语词典将内向定义为“害羞、安静,并且宁愿独处而不是经常与他人在一起的特质”——但这并不一定准确。一个人天生可能是外向的,但仍然有社交焦虑;一个内向者可能是派对的焦点,但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可能会躺在床上恢复精力。
最近,诸如畅销书《沉默:在喧嚣的世界里,内向者的力量》等书籍和一系列流行文章提高了人们对这种人格类型的认识,即他们确实偏爱独处和小型团体,但不总是如此,并且倾向于发现社交活动——尤其是在人群中——会消耗精神能量,即使他们很享受。这就是病毒视频唤起的,但用在狗狗身上,是基于常识的、日常的内向定义。
然而,关于犬类内向的结论仍在梳理中。Barnard College 的犬类认知专家 Alexandra Horowitz 表示:“我总的来说反对草率的标签化。”“这会终止调查。”她解释说,一旦人们给某个特质贴上标签,就很容易认为它已经了解了,并停止调查狗狗大脑中真正发生的事情。
但这并不是说表面的解释完全错误。德克萨斯大学社会心理学家 Sam Gosling 说:“根据我们的研究,我们可以说,狗狗确实存在一个与人类内向性有些类似的性格维度。”但 Gosling 指的是该术语更具学术性的形式。对他而言,外向和内向是接近和回避行为的谱系。它们涉及到对机会的敏感度、探索的准备程度、对危险的认知:一套反映任何认知生物所面临的基本挑战的特质。Gosling 指出,这些特质存在于对整个动物界性格的分析中,从黑猩猩到章鱼。
这并不完全符合那些被瑞典狗狗公园视频迷住的人们所看到的内向倾向。波兰生命科学大学的动物行为学家今年早些时候发表的一项研究也是如此,该研究将犬类内向描述为包括“固执、懒惰、贪婪、独行侠、胆小、害怕、不可预测、不信任、不安全、攻击性、心不在焉和警惕”等一系列特质。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非学术性的内向观点,Faithfully Yours Dog Training 的创始人、动物行为学家 Lauren Tsao 建议关注关于犬类社交性的具体研究。Tsao 说,一个普遍的认识是“狗狗在互动意愿上存在惊人的差异”。有些狗狗极度社交,有些则喜欢独处。有些狗狗对其他狗狗很友好,但对人类不友好——反之亦然。这让事情变得复杂。“我认为‘内向’甚至‘害羞’这两个词在描述特定狗狗时并没有用,因为它没有区分对狗狗社交和对人类社交,”马萨诸塞大学医学院的犬类遗传学家 Kathleen Morrill 解释说。
Morrill 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犬类性格研究的首席作者,该研究涉及对参与 Darwin’s Ark 社区科学项目的 18,385 只纯种和混种犬的行为调查。这项研究今年早些时候发表在《科学》杂志上,证实了之前关于狗狗社交范围广泛的观察,并表明,与普遍看法相反,品种通常对这种特质影响甚微。
无论是否区分品种,社交性不足可能预示着除了内向之外的其他原因。就像一个希望克服卡拉 OK 恐惧的壁花一样,一只不太爱社交的小狗可能不是内向,而是感到压力或受到威胁。“在我们的数据中,狗狗的社交性确实包含对其他狗狗的恐惧行为,”Morrill 说——观察到具有这种性格的两个品种,蝴蝶犬和迷你品犬,体型都很小,这与其他研究者关于体型与友好度的相关性相符。这些品种可能只是学会了小心。
但 Morrill 对匆忙下结论持谨慎态度。相反,从科学角度来看,“我认为我们还没有足够的数据来做出直接比较,”Morrill 说。她建议,一项关于犬类内向的研究可以寻找社交疲劳的衡量标准,例如,在狗狗日托中心共同饲养的动物在互动一段时间后是否选择隔离。(尽管这可能很难与疲劳区分开来。)《犬类机密:狗狗为何如此行事》的作者、动物行为学家 Marc Bekoff 补充说,了解每只小狗在成长期确切的社交经历也很重要。“你真的需要拥有惊人的信息量,”他说。
在这些数据存在之前,知道一只狗是按照临床定义还是传统意义上的内向,或者仅仅是因为内向以外的其他原因而不那么社交,它们可能不符合刻板印象,这就足够了。“人们常常因为狗是狗,或者因为他们遇到过其他看起来很社交的狗,就想当然地认为它们一定很社交,”Tsao 说。“但不是每只狗都会是我们常在电影里看到的快乐社交蝴蝶——而这很可能是正常的。”
阅读更多 PopSci+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