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动物会不断适应它们的环境,但要跟上人类对自然世界的巨大影响带来了独特的挑战。虽然这不幸地导致许多物种走向灾难,但一些种群正学会新的方法来适应城市空间。早在2022年,野生动物生物学家就证实,澳大利亚悉尼的一群野生硫冠凤头鹦鹉已经学会了在垃圾日打开路边垃圾桶的盖子,以便享用当地居民的剩菜。
但这些鸟儿的能力不止于此。另一群类似的澳大利亚“凤头鹦鹉”也在摸索公共公园饮水器的使用方法。这不仅仅是按一下按钮就能喝到水。当地公园的饮水器设计需要持续的压力才能使水龙头出水,这需要它们用双脚配合。最新的行为发现最近发表在期刊《生物学通讯》上。

“总的来说,这些观察表明,个体使用双脚协调动作来操作饮水器,一只脚(通常是右脚)踩在旋转把手(阀门)上,另一只脚抓住橡胶出水口(饮水嘴)或双脚都踩在阀门上,”研究团队在论文中写道。“然后,鸟的重量就会被用来顺时针转动旋转把手,防止它弹回,然后它们会转头喝水。”
正如New Atlas在6月4日解释的那样,这项研究是在马克斯·普朗克动物行为研究所的首席作者芭芭拉·克伦普亲眼目睹了这种行为后展开的。克伦普想知道凤头鹦鹉参与这种适应行为的频率,并招募了来自西悉尼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和维也纳大学的合作者协助调查。在确定了鸟类停留频率最高的饮水器(以其塑料出水口上的喙咬痕为证)后,研究团队在附近安装了摄像头进行监测。接着,他们标记了24只经常来访的凤头鹦鹉,并用临时的红点进行了标记。然后,研究团队退后一步,观察了公园里的鸟儿们进行它们的活动。
经过总计44天的记录,克伦普的团队观察到,在过去至少两年里,凤头鹦鹉试图使用饮水器525次。然而,这些尝试并非都能成功获得水源。尽管凤头鹦鹉在尝试使用饮水器时展示了多种策略,但导致成功和失败的最常见动作几乎完全相同。
大约41%的鸟类成功使用了饮水器。尽管如此,那些用红漆标记的常客通过反复试验显然学得更好一些,它们成功达到目标的几率约为52%。

有趣的是,该团队之前对会打开垃圾桶盖的凤头鹦鹉的研究表明,它们标记的鸟类成功率也几乎相同。该团队推测,这可能暗示着这两项任务在身体难度或学习行为所需时间方面存在相似之处。研究人员在将他们之前关于会打开垃圾桶盖的凤头鹦鹉的观察结果与饮水器的凤头鹦鹉进行比较后,还注意到另一个有趣的细节。
“相比之下……打开垃圾桶盖的行为严重偏向雄性,而我们观察到在使用饮水器或成功使用饮水器方面,性别差异并不明显,”他们在研究中写道。“这可能表明,创新性本身在性别之间没有差异,而是外在资源差异的结果。”
研究作者认为,垃圾桶盖可能需要鸟类更强的体力,因此需要“调整对体型较小的雌性而言的成本效益权衡”。另一种可能性是,对有限的垃圾资源的竞争可能导致偏向占主导地位的雄性,而几乎无限的水源则允许所有鸟类更平等地获取。
无论如何,研究人员认为,饮水器和垃圾桶的适应行为都表明,对于某些鹦鹉物种来说,创新可能是它们在人类活动造成的改变面前继续适应的“关键机制”。考虑到它们已经证明的聪明才智,这很可能不是我们最后一次看到它们的适应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