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各地的冬天都在改变,无论是创纪录的炎热冬天与转瞬即逝的暴风雪之间的巨大摆动,无人能预料的暴风雪,还是日益严重的雪旱。气候变化带来的不断变化的天气,可能令人烦恼,甚至损害人们的健康——它也可能对冬季运动产生重大影响。
这不仅仅是后院滑雪的乐趣——气候变化正在让即使是最佳的滑雪、单板滑雪和雪橇滑雪场地也难以举办可靠的体育赛事。这对未来的冬奥会来说可能预示着严峻的未来。
《旅游业的当前问题》最近的一份报告概述了在21个往届冬奥会举办地中,到本世纪末哪些地方能够切实地举办安全公平的冬季体育赛事。研究人员发现,如果世界继续走目前的温室气体排放轨迹,到2100年,只有其中一个地点,即1972年曾举办过奥运会的日本札幌,能够举办安全公平的冬奥会。即使在符合《巴黎协定》的设想下,到2080年代,也只有大约九个往届冬奥会城市能够成为可靠的东道主。
研究人员调查了这些城市的气候影响,并调查了339名精英教练和运动员,以确定在雪上运动比赛中,什么才真正算得上“安全可靠”的场景。受访者在理想、良好、中性、糟糕和不安全等尺度上对23种天气条件进行了评分,包括温度、降雪量、雪的类型和一致性、风、雨和雾。低雪量和薄雪覆盖是最不可接受的条件。
[相关:极端高温对未来奥运会意味着什么。]
此外,89%的受访者表示感受到天气变化正在影响体育赛事条件,94%的人担心气候变化对其运动未来的影响。
“随着气候变化的加速,冬季运动的世界正在改变,我们调查的国际运动员和教练们正在目睹比赛和训练场地的影响,包括奥运会,”该研究的作者、滑铁卢大学地理与环境管理学教授Daniel Scott在一份新闻稿中表示。
研究人员发现,纵观每四年在二月举行的冬奥会历史,主办城市的平均每日气温发生了巨大变化。在1920年代至1950年代,平均气温约为0.4°C(32.72°F)。但到了1960年代至1990年代,气温上升到3.1°C(37.58°F)。进入21世纪,平均气温约为6.3°C(43.34°F)。
当然,无论我们最终走向哪种温室气体排放路径,气温在未来仍会继续攀升——即使达到《巴黎协定》的目标,到2050年,气温也会比现在高出约1.9°C。在最糟糕的情况下,到2080年,气温可能会升高4.4°C。无论哪种情况,我们几乎可以向未来几十年中欧举办奥运会说再见了。
“气候变化正在改变冬奥会的地理格局,而且不幸的是,它将剥夺一些以冬季运动闻名的举办城市,”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大学的报告作者Robert Steiger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气候变化不幸的影响在近年的冬奥会上已经留下了痕迹——事实上,从1980年就开始为奥运会制造人造雪。2010年,温哥华不得不通过直升机和卡车从城外运送积雪到比赛场地,因为“反常的天气条件”导致积雪流失。四年后,索契将前几个冬天的积雪储存在篷布下,只是为了保证足够的雪用于比赛。尽管如此,在索契,80%的雪是人造的,而在2018年平昌奥运会上,这个比例达到了90%。
[相关:永久奥运城市方案的争论。]
今年的北京冬奥会可能会完全依赖100%的人造雪——这对本已饱受干旱困扰、水资源匮乏的地区来说,很可能带来麻烦。更不用说,保持积雪覆盖极其困难,因为该地区的干旱天气威胁着将雪吹走或蒸发。“在一个冬季几乎没有水的地区,肯定会受到一些影响,”斯特拉斯堡大学地理学家Carmen de Jong告诉彭博社。“在积雪运动季节,长达半年的时间里,水都远离了自然生态系统。”
根据英格兰拉夫堡大学体育生态学小组和Protect Our Winters环保组织最近的一份报告,该国可能需要提供多达4900万加仑的经过化学处理的水。“这不仅耗费能源和水,而且经常使用化学品来减缓融化,同时还会产生一种许多参赛者认为不稳定且有潜在危险的雪面,”作者写道。美国奥运越野滑雪运动员Rosie Brennan告诉NPR,经过化学处理的雪比天然雪的表现不同,更容易结冰,而且物理上更坚硬。
Sören Ronge,Protect Our Winters Europe的活动家,告诉《卫报》:忽视气候变化带来的风险远不止是大型赛事:滑雪胜地关闭、野火增加以及干旱加剧。“政府必须优先考虑通过清洁能源和交通解决方案来减少排放,否则将不再有冬季运动可以在冬奥会上庆祝,不再有家庭去山区度假,以及由于可靠积雪的丧失而产生的无数下游影响,”他说。“如果没有持续的降雪和积雪,无法滑雪将是我们最不关心的问题。”
本届冬奥会定于2月4日至2月20日举行。2026年冬奥会将在意大利米兰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