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对您的宠物了解多少? 宠物心灵感应 捕捉了您对您最好的朋友(永远的毛茸茸的朋友)的一些遐想,并将其与现代科学的严谨研究和结果联系起来。
审视猫咪: 冷漠、独立,按照只有它们自己才懂的规则来施与或收回爱意。它们能够与人类成为朋友,但并不需要,而且很少像狗那样需要。这些刻板印象随处可见,尽管许多人从经验中知道猫咪可以多么温暖而深情。这对我们来说并非新闻。那么,科学能告诉我们什么我们还不知道的呢?实际上,有很多。我们对猫咪的重要性比我们想象的要大,而我们对它们性格的假设很容易成为自我实现的预言。
几年前,俄勒冈大学的动物行为学专家Monique Udell和她当时的博士生Kristyn Vitale决定从依恋理论的角度来审视猫与人的关系。该理论最初由精神病学家John Bowlby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描述了幼儿与监护人形成的关系类型。
Bowlby和在此基础上工作的研究人员观察到,监护人一致、回应及时且充满爱意的婴儿会发展出他所说的安全依恋。在压力面前,安全依恋的儿童会寻求监护人的保护。监护人疏远、不回应或照顾不一致的儿童则形成不安全依恋,他们的经历以恐惧和不确定为特征。
猴子也表现出这些类型的依恋——这部分是动物实验黑暗历史中最臭名昭著的研究之一得出的见解。一个关键的例子是Harry Harlow对恒河猴幼崽进行的母婴分离研究,这些幼崽与它们的母亲分离。
狗也有依恋方式,Udell通过所谓的安全基地测试观察到了这一点。2019年,Udell和Vitale发表了一项针对猫的类似实验,招募了79名参与者和他们的小猫;每对参与者会在一个陌生的房间里相处两分钟,之后主人会离开房间两分钟,留下小猫独自在家。然后主人会回来,研究人员会观察小猫的反应。
年轻的猫咪的反应与狗或人类婴儿相似。独自待在那个陌生的地方,它们会感到痛苦。当它们的主人回来时,大多数小猫会主动寻求主人亲昵或得到几句温柔的话语,然后继续探索。这些动物被认为是安全依恋的:它们依赖监护人获得安全感,并以此为基础与世界互动。然而,其中约三分之一的小猫要么回避人类,要么依偎在主人身边久久不愿离开。这些小猫是不安全依恋的,它们要么从主人那里得不到安慰,要么过度依赖主人。
Udell和Vitale解释说,猫与人的关系比人们想象的更像狗与人的关系。Vitale现在是Unity College的动物行为学教授,她说,面对陌生和令人不安的事物时,猫会转向主人寻求安慰。有些猫会退到房间角落;有些则会爬到主人的腿上,赖着不动。
而当它们不这样做时呢?猫咪确实可能天生疏远,但这往往并非命中注定。相反,Vitale说,无法在主人那里找到安慰和安全感“可能是生活经历的结果”,以及该猫咪自身的特定倾向。天性和后天因素都至关重要——即使是好心的人也可能低估了猫咪的敏感程度。
“猫咪需要更少的社交互动,或者更独立,这些普遍的误解会影响我们给予猫咪的社交互动的数量和质量,”Udell说。换句话说,那些认为猫咪不需要太多关注的人,可能会对自己的伴侣不那么亲力亲为,而这反过来又会导致一只更疏远的猫咪。(Udell最近还在《动物认知》期刊上发表了一项关于不同宠物饲养方式如何影响狗的依恋的研究。)
然而,有时这也不是猫奴能控制的。Udell补充说,气质或过去的经历可能会使一只猫咪更难形成安全依恋,即使是面对一位热情而回应及时的主人;她希望将来能对此进行研究。但她和Vitale的研究让我开始反思我与我生命中猫咪的关系:我自认为很有爱心,然而有时我一天都不在家,或者进门不打招呼,出门也不告别。如果它们是狗,我可能就会更体贴一些。
我从未想过互动对它们来说像对我一样重要。我不知不觉地内化了猫咪满足于独处的刻板印象。事实上,正如生物伦理学家Jessica Pierce所写,那些没时间养狗的人被建议养猫;将狗独自留一两天被认为是令它们痛苦甚至残忍的,而很少有人关注猫咪的感受。
为了证明人类联系对它们有多么重要,可以看看Udell和Vitale在2017年发表的另一项研究。他们给成年猫——包括宠物猫和动物收容所里的待领养猫——提供了多种选择来支配它们的时间。猫咪可以选择嗅闻有趣的香气(如猫薄荷)、玩玩具、与人互动或进食。研究人员得出结论:“总体而言,社交互动是最受大多数猫咪青睐的刺激类别。”人类的连接是滋养它们心灵的食粮。
阅读更多 PopSci+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