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州的野猪正从内到外变蓝。这一令人不安的发现并非由无法解释的基因突变引起。根据加州鱼类及野生动物管理局(CDFW)的一项调查,实验室检测表明,蒙特利县的一些野猪正在接触抗凝血灭鼠剂二氟苯乙酸二酯。这种有毒农药诱饵经常被农民用来控制大鼠、松鼠和其他小型哺乳动物的数量。这在该地区也不是首例出现颜色异常的动物。
“我说的不是一点点蓝,我说的是霓虹蓝、蓝莓蓝,”野生动物控制专家 Dan Burton 本月早些时候告诉《洛杉矶时报》。“太不可思议了。”
Burton 在三月份在萨利纳斯附近捕获动物并处理时,看到了第一批变蓝的野猪。肌肉和脂肪组织都明显呈蓝色,这促使他联系了 CDFW。随后在加州动物健康与食品安全局的野生动物健康实验室(WHL)进行的分析证实,野猪的肝脏和胃中含有痕量二氟苯乙酸二酯。
“野生动物可能通过食用灭鼠剂诱饵或食用已摄入灭鼠剂的其他动物而意外接触到灭鼠剂,”CDFW 解释道。

CDFW 官员表示,野猪很可能通过农民和农业公司设置的诱饵陷阱接触到了灭鼠剂。二氟苯乙酸二酯本身并不呈蓝色——而是包含在染成鲜艳的蓝色诱饵中,以警告人类避免食用。
《洛杉矶时报》还指出,实验室检测表明,这些动物“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接触了该毒素。尽管陷阱中的剂量对于其较小的目标猎物来说是致命的,但对于体重通常为 100-200 磅的野猪来说,剂量不足以造成立即的损害。
“猎人应该意识到,像野猪、鹿、熊和鹅这样的猎物的肉,如果该猎物接触过灭鼠剂,可能会被污染,”CDFW 警告说,并补充说,即使野味最终没有出现这种有色副作用,也可能已经摄入了二氟苯乙酸二酯。
截至 2024 年,二氟苯乙酸二酯在加州大部分已被禁用,除非由认证的病媒控制技术人员使用——这项立法旨在限制意外的野生动物中毒。2018 年,一项CDFW 研究发现,在靠近有活跃灭鼠项目的居民区和农业区的野猪中,约有 8.3% 含有痕量灭鼠剂。以往的研究也表明,烹饪含有二氟苯乙酸二酯的肉类并不能消除毒素,食用它仍然会导致灭鼠剂中毒症状,如嗜睡。
CDFW 要求,如果任何人发现任何野外动物——无论是否为野猪——其组织或脂肪呈蓝色,请通过发送电子邮件至 whlab@wildlife.ca.gov 或致电 (916) 358-2790 与该局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