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暴前的宁静

缺乏国际协调威胁海啸高科技预警系统

今年早些时候,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海啸监测网络的开发者埃迪·伯纳德(Eddie Bernard)在泰国普吉岛参加一次会议时,惊讶地发现,自 2004 年造成泰国 8000 人死亡的毁灭性海啸以来,大多数居民已经返回了这座沿海城市。不仅如此,他们似乎已经为下一次海啸做好了准备。海滩上矗立着警报塔,随时准备在海浪来袭时发出警告。随处可见的标识指示人们逃生方向。“社区层面的准备工作确实非常先进,”伯纳德说。

他担心的是国际层面的准备工作。他和其他海啸专家表示,各国之间缺乏协调可能会严重削弱今年将投入使用、本已十分先进的新型预警系统的有效性。印度已在其海岸安装了 10 个计划中的波浪传感器中的 6 个,由德国科学家联盟设计的印度洋海啸预警系统(IOTWS)将于 11 月开始运行。但印度出于对核武器秘密试验时触发传感器的担忧,并未共享其地震数据,目前尚不清楚印度是否会提供浮标数据。南加州大学海啸研究中心主任科斯塔斯·西诺拉基斯(Costas Synolakis)也对印度、印度尼西亚和德国浪费时间开发自己的浮标和压力传感器感到沮丧,因为这些传感器需要时间进行微调,而有效的技术已经存在。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运行的美国网络由 40 个浮标组成,主要部署在美国沿海,并已预测了几次小型海啸。

Meulaboh
Dita Alangkara/AP Photo

尽管如此,印度洋海啸预警系统(IOTWS)相比目前严重依赖标志和信号塔的系统,应该是一个巨大的进步。百分之九十的海啸都是由地震引起的,因此地震仪将触发第一个警告。科学家们将在未来几年内,在构造活动频繁的印度洋盆地完成一个包含 100 多个地震仪、潮位计和浮标的系统。
该系统还利用海底压力传感器来检测海浪是否已实际生成(只有十分之一的地震会产生海啸)。海面上的浮标通过卫星将数据中继到中央办公室,模拟软件会估计海浪将袭击的地点、时间和强度——或者是否会消退。伯纳德补充说,预测非威胁也同样重要:你不想让当地居民因为太多的误报而忽略合法的警告。
西诺拉基斯主张建立一个多国网络,连接海洋中的所有地震仪、压力传感器和潮位计。他说,更多的数据将有助于更好地预测巨浪的严重程度和方向,从而拯救更多生命。

长远来看,这些网络还可以进一步升级。德国联盟希望有一天能利用卫星,通过向海洋发射雷达信号来测量海浪的高度,从而跟踪海浪。
不过,眼下,伯纳德对风险国家已经迈出了教育人们认识危险这一关键的第一步感到欣慰。“如果人们知道海水后退时要逃跑,”他说,“我无法告诉你我们会挽救多少生命。”

 

更多优惠、评测和购买指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