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吻的起源可能与体毛有关

一项新假说认为,这种浪漫的姿势对我们的早期祖先具有实用目的。
Silhouette of a loving couple hugging and kissing at sunset on the beach.
早期的“接吻”可能与类人猿的梳理和社交进化有关。图片来源:Deposit Photos

这可能不是最浪漫的说法,但从生物学角度来看,接吻的作用微乎其微。如果说有什么作用的话,那便是亲吻传播传染病的能力可能会弊大于利。但根据对人类进化历程的一项回顾,曾经有过这样一个时期,亲吻可能象征着一种更卫生——也更毛茸茸——的类人猿。

华威大学的灵长类动物学家和进化心理学家 Adriano Lameira 最近对关于接吻起源的现有假说进行了全面审查,例如哺乳婴儿和为幼小类人猿预先咀嚼食物。虽然 Lameira 的结论也比当今表达爱意的象征意义提供了更多实用的起源,但他推测接吻可能源于成年类人猿之间互相清洁的行为。

Lameira 在《Evolutionary Anthropology》杂志上发表的一篇论文中写道:“接吻并不是人类特有的情感表达信号,它反而代表了灵长类动物梳理行为的一种遗留的退化……形式,保留了其祖先的形式、背景和功能。”

如今的灵长类动物通常在梳理结束后,会噘起嘴唇,仔细吸吮在另一只类人猿毛发中发现的杂物、昆虫和寄生虫。据 Lameira 称,这一刻标志着一个通常“耗时耗力”的仪式结束,这个仪式能够建立和加强社会联系。但梳理的持续时间和专注度取决于类人猿身体毛发的长度。

[相关: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文献揭示了人类首次接吻的时间和原因。]

随着人类祖先数千年来逐渐进化得毛发越来越少,梳理工作在逻辑上耗时更少,付出的努力也更少。但 Lameria 认为,尽管这种原始的亲吻不再是健康上的必需品,但它仍然是社会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推测,这些随后“缩短的梳理过程会必然保留最后的‘接吻’阶段”,直到最终成为“祖先类人猿之间用于表达和加强社会及亲属联系的、曾经的仪式性行为的唯一遗迹”。

正如《Phys.org》在 10 月 26 日所解释的那样,需要注意的是,接吻在人类文化中并非普遍存在。2015 年发表在《American Anthropologist》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指出,在对全球 168 个 surveyed 文化进行调查后,只有 46% 的文化保留了浪漫和社交接吻的习俗,而土著猎人采集社群甚至认为接吻有些恶心。不仅如此,许多非类人猿的灵长类动物也进行不同的社交互动仪式。例如,卷尾猴会把手指伸进其最亲近的社群成员的鼻孔和眼睛里。

然而,Lameira 在其论文中也花了时间指出这些例外情况。他还引用了容易受到寄生虫侵害的陆生类人猿比生活在树上的亲戚(如卷尾猴)更容易进行梳理行为,这可能进一步支持了他的理论。无论如何,Lameira 在结论中表达了他的希望,即“最后的亲吻假说”能够激发进一步的研究,尤其是对当今类人猿的梳理行为(特别是那些毛发量差异很大的类人猿)的研究。

他写道:“为了未来对人类接吻以及我们物种独有的其他行为的进化洞察,重要的是要牢记并思考更广泛的社会生态、认知和交流背景对人类祖先的影响。”

 

更多优惠、评测和购买指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