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鳃鳗是海洋的吸血鬼,也是它们可能入侵的湖泊。虽然这些像鳗鱼一样的寄生脊椎动物不像尖牙那样用两颗锋利的牙齿吸血,但七鳃鳗有一个带齿的口腔吸盘,可以附着在猎物身上,并以宿主的血液为食。现代七鳃鳗遍布世界大多数海洋的温带地区,但在非洲除外。然而,尽管它们的灭绝古代祖先可以追溯到大约 3.6 亿年前,但在化石记录中却相当罕见。现在,中国北部的古生物学家发现了两种异常大的七鳃鳗化石物种,它们填补了重要的进化空白。这些标本在一项于 10 月 31 日发表在《自然·通讯》杂志上的研究中进行了描述。
[相关:海七鳃鳗为何将成为五大湖更大的问题。]
该研究的合著者、中国科学院古生物学家 Feixiang Wu 告诉《流行科学》:“我们发现了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七鳃鳗化石。”“根据这些化石,我们的研究假设现代七鳃鳗最近的共同祖先可能不像传统认为的那样以吸血为食,而是以食肉为生。”
已知最早的七鳃鳗可追溯到大约 3.6 亿年前的古生代。人们认为这些早期物种只有几英寸长,并且进食结构较弱。这项新研究中的 1.6 亿年前的化石在中国东北的燕辽生物群(Lagerstätte Yanliao Biota)中被发现,可追溯到侏罗纪。其中较长的一个标本被命名为 Yanliaomyzon occisor。它长达 23 英寸,估计有 16 颗牙齿。较短的、11 英寸长的物种被命名为 Yanliaomyzon ingensdentes,大约有 23 颗牙齿。相比之下,现代七鳃鳗的长度在六到四十英寸之间。

它们保存完好的口腔圆盘和“咬合”结构表明,这些七鳃鳗物种在侏罗纪时期已经进化出了更强的进食结构、更大的体型,并且是捕食者。看起来它们在这个时候已经进化出了一个三阶段的生命周期。
七鳃鳗在其生命早期是穴居的淡水幼体,称为 ammocetes。在这个阶段,它们有原始的眼睛,用无牙的嘴以微生物为食。它们在这个阶段度过几年,然后变成成鱼。有些会进入海水,而有些则留在淡水。成年后,它们成为寄生虫,用嘴附着在鱼身上,以血液和组织为食。七鳃鳗最终会回到淡水繁殖,在那里筑巢,然后产卵,然后死亡。
七鳃鳗何时进化出这种生命周期和更复杂的进食牙齿尚不清楚。这些新保存完好的化石填补了化石记录中的一个重要空白,并为研究其生命周期和进食方式的起源提供了一些见解。
[相关:进化使蚊子变成了隐蔽、敏感的吸血鬼。]
该研究还确定了当今七鳃鳗首次出现的时间和地点。吴说:“我们将现代七鳃鳗的起源定在白垩纪晚期的南半球。”
白垩纪晚期从 1.005 亿年前持续到 6600 万年前,并以灭绝恐龙的大规模灭绝事件结束。在未来的研究中,该团队希望寻找白垩纪的标本。根据吴的说法,这个时期对它们的进化史可能非常重要。
更多的化石标本也可以提供更准确的关于古代七鳃鳗用所有那些牙齿捕食的肉类以及它们如何随着时间推移而进化的想法。
吴说:“现存的七鳃鳗总是被称为‘水吸血鬼’,但它们的祖先可能是一种食肉动物,它们的牙齿可以证明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