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意: 以上是视频脚本。您也可以直接观看视频。另外,请订阅 《流行科学》的 YouTube 频道。
总统:“假设我给了你一个机会,让你阻止 30 年前我们世界发生的毁灭。”
昨天,《流行科学》收到了一段对话片段——来自未来的讯息
医生:“这项任务是什么,总统先生?”
总统:“很简单,就是谋杀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医生:“你疯了吗?”
总统:“医生,要完成这次谋杀,你必须回到过去。”
好吧……也许这不是来自未来的通讯。但在 1957 年——冷战高峰期——这可能是一个未来的情景。
科幻广播节目《X 减一》(X-Minus-One)提出了一个思想实验:如果一名时间旅行者能够暗杀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他们能否阻止核浩劫?
简短的答案是:不能。稍微长一点的答案……
总统:“医生,你认为 20 世纪最重要的科学发现是什么?”
医生:“我想是爱因斯坦的方程式。E=MC²。”
总统:“没错。这个公式揭开了原子的秘密。没有它,就不会有原子能。因此,也就没有炸弹,没有战争。”
在流行文化中,爱因斯坦直接与原子弹联系在一起。这段关系使得 E=mc² 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方程式。
那么,E=mc² 究竟是什么?
表面上看很简单,但它揭示了关于我们宇宙的一些基本信息——能量和质量是同一事物的不同形式。
这个方程式首次进入公众意识,是在畅销书《斯密斯报告》(Smyth Report)中。该报告是关于曼哈顿计划的官方历史,在广岛和长崎原子弹爆炸后几天出版。
一年后,《时代》杂志称爱因斯坦为“原子弹之父”,并称是他的方程式(E=mc²)使得原子弹在理论上成为可能。
确实,爱因斯坦在 1939 年签署了一封信,敦促罗斯福总统资助原子能和武器的研究。
但 E=mc² 并非真正使原子弹成为可能。你甚至不需要这个方程式就能制造出炸弹。E=mc² 更像是一个测量工具,而不是一个构建模块。
就好比:爱因斯坦没有发明枪,他发明了一个方程式,帮助测量子弹的爆炸威力。
E=mc² 改变了人类对宇宙的认知方式。但原子弹却是这个方程式得以被记住的原因。
男人 1:你听说过一个叫爱因斯坦的人吗?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男人 2:“爱因斯坦?不……我没听说过……”
要观看更多视频,请 订阅《流行科学》的 YouTube 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