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盗猎,大象的社交网络依然牢固

女儿们挺身而出,填补因象牙被盗而被杀害的母系氏族长角色的空缺。

每年,大约有 30,000 头非洲象因象牙而被非法杀害。在 2010 年至 2012 年间,竟有高达 100,000 头大象惨遭屠杀。在中国和东南亚,不断增长的中产阶级对象牙制品的需求日益增长,导致象牙价格飙升。在中国,一颗雕刻精美的象牙可以卖到数十万美元。

不幸的是,这意味着非洲象的生存危机短期内看不到缓解的希望,这给结构复杂且高度发达的大象家族群体带来了巨大压力。然而,尽管大象家族内部频繁遭受破坏和成员更替,但它们的社会群体却出人意料地保持了完整性,这在严峻的形势下展现出了一线令人欣慰的韧性。

在肯尼亚的桑布鲁国家保护区,来自 拯救大象组织 和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 研究了雌性大象 及其家族群体,历时 16 年。他们之所以选择成年雌象,是因为大象社会是母系社会,母亲是维系庞大社会群体的重要纽带。盗猎者倾向于猎杀成年大象,因为它们拥有巨大且发育完全的象牙,因此成年母象的消失似乎会对社会网络造成毁灭性的影响。研究人员发现,令人欣慰的是,情况并非如此。当母亲被杀害时,年仅十一岁的女儿们便会挺身而出,填补死去的母亲的空缺。

母女关系非常牢固,尤其在这个危机时期,这种关系对核心社会群体的生存至关重要。女儿们模仿母亲的社交模式和人际关系,并与其他雌性建立联系。这有助于她们在相对年轻时就承担起母系首领的责任。

Shifra Goldenberg

盗猎事件令人心痛,一些大象被认为患有 创伤后应激障碍 (PTSD)。因此,有些女儿可能无法总是胜任这项任务,但总体而言,尽管在肯尼亚观察到的象群中成年成员的更替率高达 70%,核心社会群体依然保持着强大的活力。“女性在盗猎后的应对方式各不相同,但总的来说,女儿们倾向于复制她们母亲的社交行为,”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的 Shifra Goldenberg 表示,她是这项研究的主要作者。他们的研究结果已于今日发表在《 当代生物学 》期刊上。

尽管年轻的雌性大象已经担当起责任,但她们仍然需要成熟才能在任何关键的社会角色中发挥作用。“如果一头幼象在母亲去世时仍然依赖母乳喂养,那么这头幼象很可能无法生存,”Goldenberg 说。年龄较大的幼象会和兄弟姐妹在一起,或者融入新的家庭。即便如此,一些孤象最终还是会独自流浪,或者幸运的话,会被送往 大象孤儿院

George Wittemyer

至于雄象,“它们的社会体系完全不同,”Goldenberg 指出。它们过着一种流动、漫游的生活,在不同的核心社会群体之间穿梭。它们会与其他雄性同伴建立联系,但不如雌性之间的关系那样牢固。然而,Goldenberg 指出,体型巨大且年长的雄象常常是雌象的首选配偶,而它们因拥有巨大的象牙而经常成为目标,“盗猎对雄象社会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些影响仍有待记录。

总而言之,大象社会网络的韧性是在通常充满坏消息的领域中一个令人欣慰的好消息。年轻的雌性大象在外部巨大压力下依然能够维持其社会网络的某种程度的正常运转,这为它们的恢复带来了一些希望——如果我们能找到阻止杀戮的方法的话。

 

更多优惠、评测和购买指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