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那巨大的象鸟,在马达加斯加的森林里盲目地冲撞

失明、不能飞,身高 10 英尺。

岛屿孕育了奇特的动物。这些生态系统与世隔绝,通常会产生独特地适应其特殊环境的生物。因此,像马达加斯加和新西兰这样的国家,尽管气候差异很大,却也能孕育出惊人相似的生命。

所以,当世界上大多数鸟类主要依靠视觉时,马达加斯加和新西兰却拥有一些奇特的成员。或者在某些情况下,*曾经*拥有。

虽然“象鸟”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鸸鹋或鸵鸟的形象,但最近发表在《英国皇家学会 B 汇刊》上的一项研究表明,这些已灭绝的巨鸟与几维鸟有更多共同之处。两者都不会飞,而且根据这项新研究,它们大部分是盲的,并且是夜行性的。这似乎与我们对几维鸟的印象相符。它们体型矮小,有着毛茸茸的棕色羽毛,以及与身体不成比例的巨大蛋——你甚至可以说它们很傻。它们几乎看不见,晚上在新西兰的丛林里觅食,这与它们的形象很吻合。

但象鸟非常巨大。身高 10 英尺,体重半吨——这比两辆 SUV 还重——它们是有史以来最大的鸟类。想象一下大鸟,但让它高出两英尺,更像爬行动物,然后把它放在浓密的树林里,在黑暗中盲目地行走。象鸟就是这样的。(一种象鸟字面意思就是以马达加斯加语中“大鸟”一词命名的。

这在很大程度上是最近的发现。这个已灭绝家族的化石很少,直到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研究人员从两具象鸟头骨中数字化重建大脑后,他们才意识到这些鸟可能大部分是盲的。他们通过观察嗅球和视叶(分别处理气味和图像的区域)得出了这个结论,发现与普通鸟类相比,它们的平衡失调。大多数鸟类主要依靠视觉来导航和捕猎,因此它们的视叶与嗅球相比非常发达。即使是夜行性物种也是如此。猫头鹰在夜间捕食,它们的进化策略是提高夜视能力,以便在黑暗中看清。

但象鸟和几维鸟一样,它们的嗅球相对于视叶来说大得多,这表明它们更依赖嗅觉而非视觉。事实上,它们几乎没有视叶。这意味着这些鸟几乎是失明的。

elephant bird optic lobe
象鸟大脑与活的几维鸟和南美鸵鸟的大脑对比 C. Torres 供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使用

尽管一只巨大的鸟在灌木丛中撞来撞去的想法相当滑稽,但这些巨兽很可能在森林中导航毫无问题。正如这项最新论文的作者指出的那样,一些野生的几维鸟完全失明,但它们的整体健康状况并未下降。它们拥有复杂的体感、嗅觉和听觉系统,使得它们在黑暗中能够轻松地四处走动,就像蝙蝠一样(只不过没有声呐)。研究人员推测,象鸟可能不像几维鸟那样是进化上的佼佼者,但显然已经足够适应以求生存。象鸟甚至在早期人类定居马达加斯加后仍然存在,这是许多岛屿原生的鸟类(如新西兰的恐鸟)未能实现的壮举。人类活动和栖息地丧失的某种结合似乎最终在 17 世纪杀死了它们,尽管没有人完全确定。

毕竟,直到这篇论文发表之前,没有人曾怀疑过这么大的鸟会是盲的。我们显然还有很多东西要学。

这一发现将有助于研究人员弄清楚催生了几维鸟、象鸟、鸸鹋、食火鸡、恐鸟、美洲鸵以及南美鸵鸟(一种生活在墨西哥、中美洲和南美洲的鸟类家族)的进化谱系。这个类群,即古颚类(*Palaeognathae*),是所有其他现存鸟类的姊妹群,这使得它们在理解所有鸟类是如何出现的方面非常有价值。

它们也确实很奇怪。“古颚类的进化以反复出现的巨型化、不能飞、岛屿特有和晨昏/夜行性为特征,”作者指出。他们接着解释说,为了嗅觉而失去视觉可能是只有生活在无捕食者岛屿上的陆生鸟类才具备的特征,因为“只有在岛屿上不能飞的夜行性鸟类才被认为会减少视觉系统而偏向其他感官。” 由于没有大型哺乳动物或爬行动物来捕食它们,鸟类可以进化出通过其他方式感知它们的猎物——而无需担心发现潜在的捕食者。

然而,我们对这些巨大的怪家伙仍然知之甚少,研究人员希望他们的发现能促使对多种象鸟进行更多调查。谁知道那些羽毛下会隐藏着什么惊喜。

 

更多优惠、评测和购买指南

 
Sara Chodosh Avatar

Sara Chodosh

撰稿人

Sara Chodosh 在《Popular Science》杂志工作了 5 年多,她从编辑助理一路晋升为科学副编辑。在此期间,她逐渐接管了已停刊的杂志的“图表”板块。她对图表的喜爱最终促使她成为《纽约时报》的图形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