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1 月结束的埃博拉疫情是“有记录以来最严重的一次”,但其严重程度可能比表面上看到的还要糟糕。
在疫情期间曾协助照护病患的医生和研究人员团队,在疫情重灾区村庄受到影响一年后重返该地,以调查是否有可能未发现任何病例。他们的发现超出了预期——大大超出。
大多数埃博拉病例很容易被发现——病毒会导致发烧、腹泻、牙龈出血等症状,更不用说高死亡率。但一些研究表明,有些人感染病毒后可能不会出现症状。新发表的研究报告称,在一个村庄,近期疫情期间约有 25% 的病例未被发现,这是迄今发现的最高比例。
2013-2016 年的疫情在全球感染了超过 28,000 人,造成超过 11,000 人死亡。目前尚无治愈埃博拉的方法,但其症状可以得到治疗,而预防则依赖于追踪和隔离所有感染的患者。埃博拉通过体液直接接触传播,并且传染性极强。有症状的患者比无症状的患者更有可能传播病毒——例如,出现症状的患者会通过呕吐和腹泻将体液传播给他人。但如果无症状者也能传播病毒,那么他们仍然是危险的。他们也很难被发现,因此被隔离的可能性也较低。无症状患者甚至可能不知道与未感染的亲友互动时应格外小心。
2014 年末,埃博拉疫情袭击了塞拉利昂的 Sukudu 镇。到 2015 年初,该镇已有 34 人感染病毒,其中 28 人死亡。在新研究中,一支小型医疗工作者团队采访了 Sukudu 镇几乎所有被隔离的 193 人——这些人要么明显生病,要么与病人同住——并抽取血液检测埃博拉抗体。他们发现了 14 人抗体检测呈阳性,这表明他们曾携带过埃博拉病毒,尽管其中没有人在此次疫情中被确诊,只有两人报告了任何症状。
这两个人被问及时回忆起在疫情期间曾发烧,但很难说这些自我报告完全准确。回忆偏差很可能在此发挥作用——一年多以前的事件很容易记错,尤其是在接受明显在调查某事的医生访谈时。有可能这两个记得自己发烧的患者实际上从未发烧,或者一些看似无症状的个体在家人重病期间忽略了轻微症状。
研究对象在回忆方面可能不如实。在非洲许多地区,携带埃博拉病毒是一种耻辱。幸存者常常被排斥,因为人们担心他们仍然是携带者,而确诊则意味着被送往治疗中心,很少有人能活着回来。
这只是非洲一个国家的一个村庄,我们还不知道这些无症状人群的危险程度。他们可能完全无害,也可能是完整的、沉默的携带者。回答这些问题——并弄清楚到底有多少人能够在不出现症状的情况下抵抗埃博拉——将有助于世界为下一次疫情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