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狗的问题在于它们很像永远长不大的婴儿。这既是它们的优点,也是一个巨大的烦恼,主要是因为它们不会说话。研究婴儿学习和行为的研究人员必须依赖其他线索,比如被试者看某个物体多久,因为问它们问题纯属浪费时间。狗也是如此,这使得对它们的行为及其意义得出确切结论变得非常困难。
例如,我们知道人类会将狗的面部表情解读为传达某种情绪,而这样做会影响我们的行为。那些抬起内眼角、用大大的、悲伤的眼睛看着你叫的狗,更有可能在收容所被领养。这可能是因为当它们的眼睛又大又圆,像婴儿一样时,我们觉得它们更可爱。尽管如此,这对于那些在笼子里并没有试图让自己看起来更可爱的狗狗来说,并没有减少它们的悲惨境遇。对婴儿特征的生物学反应已经深植于我们体内。
我们不知道的是,狗是否是有意地改变它们的面部表情。许多动物在悲伤时会显得悲伤,包括人类,但它们是否悲伤并不取决于是否有其他人看到。如果一个动物在有人关注时会特别做出某种表情,但在独自一人时不会,那就是交流。而狗似乎会这样做。
在《科学报告》上发表的一项近期研究中,动物心理学家发现,当主人看着它们时,狗狗会做出比主人背对着它们时更多的面部表情。而且,无论是否给狗提供食物,情况都是如此,所以这似乎不仅仅是因为狗狗普遍感到兴奋。事实证明,食物对狗的刺激作用比人类的接触更强,只要对方不说话(有些人也是一样)。如果面部表情仅仅是对兴奋的无意识反应,那么在同时看到食物和人类的注视时,狗应该做出相同数量的表情。
它们并没有这样做——实际上,当人类面对它们时,它们会做出更多的眉毛动作——这似乎是显而易见的。但之所以看起来显而易见,是因为我们对宠物做了很多假设。我们很容易将自己的情感投射到一个无法纠正我们假设的、可爱而又充满爱意的动物身上,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是正确的。许多宠物主人将类人的情感归因于他们的宠物,即使证据表明他们是错的。人们经常认为,当他们的狗和猫做错事时会感到内疚,并相应地惩罚它们,但研究发现,这只是宠物为了安抚主人而做出的表情。那不是真正的内疚,它们并没有真正意识到自己做错了什么。因此,当我们认为我们在惩罚它们因为它们知道自己做过的事情时,它们可能只觉得我们是在任意惩罚它们。
当然,并非所有拟人化都是危险的。重要的是要弄清楚什么是事实,什么是虚构。我们对我们最好的朋友似乎“显而易见”的直觉可能是错误的,这就是犬类研究存在的原因。即使科学似乎只是在证实显而易见的事,我们也仍然需要去证实它。
所以,是的,这确实有点不出所料。狗与人类共同进化,自然而然地,它们会受到选择压力的影响,发展出能让两个物种交流的特征,或者至少能反映它们生活的人类的愿望。毕竟,正是我们对温顺伴侣的渴望,导致狗从它们的狼祖先进化而来,变得越来越像永远的幼犬。它们会与人类进行眼神交流,这能让双方都获得令人愉悦的催产素提升,而它们的狼同类则会避免这种类型的连接。如果一个人看到狗的目光,然后指向一个隐藏的物体,那么毛茸茸的朋友就能成功找到那个物体。我们的狗狗伙伴高度关注我们的行为,即使是黑猩猩和狼也做不到。因此,人类可能也喜欢那种我们恰当地称为“狗眼”的、能让眉毛上扬、眼睛睁大的凝视,从而无意中导致狗更频繁地做出这种表情。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选择压力可能赋予了狗改变表情以进行交流的能力,而不是无意中传达情感。我们不能确定狼是否不会这样做,而且作为生活在野外的社会性动物,它们可能比狗做得更好,或者只是方式不同。毕竟,灵长类动物是为了彼此而不是为了人类而进化出它们的表情丰富的面孔。如果狼也具备这种能力,那就表明它是在与人类无关的社会压力下进化的。这篇论文并没有证实或否定任何这一点——它只研究了人狗关系。狗似乎在有人关注它们时会使用更多的面部表情。这有什么含义,则是另一个完全不同的问题。
同样,这之所以看似显而易见,是因为你确实觉得你的狗在试图告诉你一些事情——而且在很多情况下,它们确实在这么做。重要的是我们要花时间用真实的证据来证实我们的直觉。因为你知道,当你假设时会发生什么:有时你会弄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