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着一位长板冲浪者从冲浪板中间走到前端,伸出五指、然后十指悬空在板头——弓着背,双手自信地放在身后——就像欣赏一位魔术师完成不可思议的事情。在冲浪板的鼻尖上滑行似乎违背了逻辑和物理定律。
但鼻尖滑行恰恰是因为物理定律才成为可能。只有一种令人费解的力量才能让冲浪者将数百磅的重量放在一块木板的末端,却显得轻若无物,有时甚至板尾几乎没有水。了解这些力量如何运作,将让你在鼻尖滑行方面占得先机,或者让你在沙滩上观看冲浪者时,能领略到牛顿定律的美学。
熟悉科安达效应

虽然有几种力量可能有助于鼻尖滑行,但让冲浪者能够站在冲浪板尖端的主要因素是科安达效应。这个原理解释了为什么一股水流或气流会朝着弯曲的表面移动并看似粘附在上面。这正是有助于飞机机翼产生升力的现象。而这似乎就是海浪“抓住”冲浪板,让冲浪者能够鼻尖滑行的原因。
当海浪足够快,冲浪板的底部有足够的表面积,边缘(或称板边)有足够的曲率时,就会产生一种力。基本上,冲浪板下方的水流过弯曲的表面,并被重定向。
“通过改变水流的方向,这就引入了一种力,”加州州立大学圣马科斯分校的物理学教授迈克尔·布林(Michael Burin)说道。他研究流体,并且已经冲浪了30年。这种力抵消了站在冲浪板前端的冲浪者的重量。
虽然水的表面张力、流体力学和冲浪板的浮力可能都包含在方程中,但科安达效应是鼻尖滑行的关键。许多冲浪者认为这是关于让尽可能多的水聚集在冲浪板的尾部,但实际上这并非与水的重量有关。
“在一个破碎的浪日,(板尾上的水)可能会增强鼻尖滑行,”布林谈到那些在主浪壁后面略微破碎的海浪时说道。然而,他指出,当海浪又陡又空时,鼻尖滑行(悬挂十指)的冲浪者板尾可能几乎没有水。
[相关:如何帮助孩子们在海里建立信心]
你不需要去海边就能看到科安达效应;你可以在厨房的水槽里看到它。首先,在流动的自来水下,松松地握住一把刀(用两根手指从刀背端握住)。正如你所料,水流会将刀推开。然后,用一把勺子做同样的事情,让水流过勺子圆弧状的背面。与刀不同,勺子会被吸入水流中。换句话说,勺子的曲率改变了水的方向,产生了一种力,这个力会把勺子以一种悖论的方式拉向上方,靠近水龙头。
为什么板型很重要
为了利用科安达效应,大多数鼻尖滑行冲浪板的底部甲板后四分之三是凸面。许多板边也比较圆润。这两种特性都能让水流过这种“勺子形”的表面,将水导向板边,并抵消冲浪板顶部的力。
然而,关于冲浪板的前四分之一应该如何设计,存在一些争论。冲浪教练度假村Surf Simply的教练总监哈里·奈特(Harry Knight)给我讲了一个关于著名冲浪者和冲浪板制造商唐纳德·高山(Donald Takayama)的故事。据传说,高山当时正在制作一块冲浪板,但不小心滑倒,导致他的冲浪板底部甲板前四分之一被严重刮伤。他没有丢弃这块板,而是假装自己的失误是一种新设计特色。“结果证明,它真的、真的有助于鼻尖滑行,”奈特谈到高山第一块带有意外凹陷前部的冲浪板时说。
布林说,理论上,凹陷的前部可以在中心创造更快的流速,并且很可能增加左右稳定性。
在20世纪90年代,鲍勃·霍华德(Bob Howard)发明了一种勺子状的装置,称为Koanda Noserider,它的形状像棒球头盔,安装在板鳍上方,增强了科安达效应。伊斯拉埃尔·帕斯科维茨(Israel Paskowitz)在比赛中使用了这个装置,并在他的冲浪板鼻尖上滑行了长达16.5秒,这在鼻尖滑行中是惊人的。
冲浪板最宽点的位置也可能影响鼻尖滑行,至少根据Surfing Explained(Surf Simply YouTube视频的第12集)的叙述者所说。例如,对于想要在陡峭、快速的浪上鼻尖滑行的熟练冲浪者来说,冲浪板最宽点靠近尾部是最好的;而对于想要将脚趾放在鼻尖上的初学者,或者在较缓的浪上鼻尖滑行的冲浪者来说,最宽点在前部的冲浪板是最佳选择。归根结底,让海浪尽可能多地环绕板边并“抓住”冲浪板,可以增加科安达效应带来的力。
把海浪想象成一张嘴,冲浪板是三明治。但这嘴巴渴望的是“饼皮”。你给它的饼皮越多,它对三明治的“咬合”就越好,这就能让你——姑且称你为“腌黄瓜”——弓着背站着,浑身起鸡皮疙瘩,就像任何好的腌黄瓜应该有的样子。
如何找到合适的浪

在哥斯达黎加,自称为“冲浪书呆子”的奈特,像他和他联合创始人制作的、充满科学知识的播客和YouTube频道一样,将科学应用于他的Surf Simply课程。
“大多数人想在浪变得更平静时进行(鼻尖滑行),但那时你的升力就变小了,板尾的重量也变小了,板边也抓不住浪了,”奈特说。
对于已经熟练的长板冲浪者来说,达到鼻尖滑行的第一步是能够识别出浪中陡峭、快速的部分。接下来是掌握“停滞”或转弯技巧,让你处于浪的“黄金区域”——正好在破碎区域的前面。一旦到达那里,就向前走,但不是为了到鼻尖,而是为了通过平衡点(通常在中间),然后退后一步,奈特说。重复这个过程,直到你对冲浪板的“修整”状态有了感觉,并理解何时它被浪所平衡(何时没有)。最终,你的目标是“交叉步”到鼻尖。奈特解释说,交叉步也很重要,因为它能让你更流畅地移动重心。
在noseriding.com的一次采访中,著名冲浪板制造商兼冲浪者史蒂夫·沃尔登(Steve Walden)建议在浪的上半部分进行修整,然后再移到鼻尖。
[相关:海洋里很吵吗?]
一个长长的点浪,即一个不错的墙面建立起来并持续很长,是尝试鼻尖滑行的最佳地点。它让你有时间产生速度,并让科安达效应发挥作用,在你耗尽鼻尖滑行空间之前。而沙滩浪往往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因为浪结束得太快了。
下次当你出海时,请记住,鼻尖滑行的艺术是通过牛顿物理学的精妙运用而创造出来的。正确应用这些思想和定律可以将一个新手变成一个掌握了“走板绝技”的冲浪大师,从而到达浪的尖端。愿科安达效应与你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