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眼圈像浣熊的恐龙的颜色可能揭示了它的栖息地

现在,我们可以根据恐龙的外观,更深入地了解它们的生存环境。

当然,一只被精心烹饪好摆在餐桌中央的火鸡看起来似乎很无害。它看起来确实无害。但如果你曾经在你家院子里悠闲散步时,被一只巨大的、长满羽毛、充满怒火的火鸡追赶过,你就知道,即使是火鸡大小的生物,也能让你心生畏惧。

这正是生活在中国、距今1.3亿年前的恐龙——中华龙鸟(Sinosauropteryx)的情况。在发表于《当代生物学》的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这种恐龙的颜色图案表明它可能生活在树木稀少的开阔环境中,在那里它可以捕食蜥蜴——其胃部区域发现了类似蜥蜴的骨骼——并试图避免被捕食。

你可能还记得七年前一项关于中华龙鸟的研究。当时,它因成为最早被确定颜色的恐龙之一而闻名。如今,研究人员认为他们对这些颜色如何在身体上分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看起来,这种恐龙的背部是深色的,尾巴上有条纹,腹部颜色较浅,并且一直延伸到恐龙身体的较高位置。哦,还有一副“眼罩”。

“发现这个‘盗贼面罩’真是太令人惊叹了,”该论文的合著者之一、来自布里斯托大学的Fiann Smithwick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这是一种在许多现存动物身上都能看到的图案。”

这种类似“浣熊”的配色可能用于伪装,帮助隐藏恐龙眼睛周围较深的毛色,使其不易被潜在的捕食者或猎物发现,或者有助于减轻阳光直射眼睛的刺眼感。其腹部较浅的颜色与生活在草原或平原等开阔地区动物的伪装图案相似。

中华龙鸟所生活的环境与去年被同一组研究人员分析了颜色的另一种小型恐龙——鹦鹉嘴龙(Psittacosaurus)——的生活环境大相径庭。他们发现,鹦鹉嘴龙大部分深色的颜色表明它很可能生活在更茂密的森林环境中。但这两种恐龙都生活在大致相同的地理区域,即作者所称的中国热河生物群区域。

“热河生物群不仅在分类学上非常丰富,而且很可能为动物提供了多样的栖息地,由不同环境的马赛克组成,这或许解释了该地区非凡的生物多样性,”作者在论文中写道,并指出在这些富含化石的地层所涵盖的1000万年间,气候和植被也可能发生了多次变化。

仅仅七年时间,在我们学会解读恐龙颜色以来,我们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我们知道有些恐龙具有彩虹色,我们已经学会了使用粒子加速器金属来解读颜色。但现在,我们开始超越单纯的外观,深入探究这些颜色与恐龙的生活和环境之间到底存在何种关联。

也许有一天,我们能为恐龙的生活和时代描绘出更多细节,从火鸡大小到凶猛的暴龙,以及它们之间的一切。

 

更多优惠、评测和购买指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