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在7-Eleven的货架间徘徊,试图挑选一份完美的夜宵。你想吃甜的还是咸的?你饿到足以冒险尝试热狗吗?
你可能会认为你的喜好和厌恶会指导这样的选择(我喜欢咸味零食,所以我会一直选择薯片而不是巧克力),它们确实是如此——在一定程度上。但当面对两个同样吸引人的选项,比如椒盐脆饼或椒盐脆饼块时,这种决策系统就会失效。根据最近发表在《神经科学杂志》(Journal of Neuroscience)上的一项研究,在这些情况下,你的大脑实际上会修改你对某一项物品的感受,从而产生暂时的偏好变化,这些变化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这项工作揭示了决策过程中一个以前未知的步骤,它挑战了传统观念。
“当然,我们的偏好驱动着选择,”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的神经科学家、该论文的作者Katharina Voigt说,“但反过来也是如此。”
Voigt的灵感来自一个14世纪的悖论,称为“布里丹的驴”。该悖论提出,一头非常理性的驴在两堆一模一样的干草之间选择,会因为犹豫不决而饿死。现实世界中很少有人会遭受如此令人麻木的犹豫不决,这表明我们的大脑有某种方法来打破相似但吸引人的选择之间的僵局。
之前的研究清楚地表明,人们在事后对大多数决定感到满意,但这项研究侧重于在选择的时刻大脑中发生的情况。
Voigt说,最棘手的部分之一是准确衡量22名参与者对某种食物的渴望程度。人们很难在研究中诚实地报告自己的偏好,因此研究人员设置了一个尽可能真实的情景。在选择了近三百种澳大利亚公众熟悉的零食(如士力架、士力架和水果)后,他们让参与者禁食四小时,以确保他们感到饥饿,并给了他们每人4澳元(约合3美元)。然后,通过拍卖系统,他们让饥饿的零食爱好者竞拍每种食品,并利用这些出价来衡量他们的偏好。
一旦研究人员知道每个人对每件物品的喜好程度,他们就让每位参与者面临一系列艰难的选择,在价值相近的零食之间做出决定,同时记录眼球运动并使用fMRI跟踪大脑的血流量。做出选择后,参与者进行了第二轮拍卖,并进行了一些控制试验,最后才享用他们的零食。
通过比较两轮竞拍,Voigt和她的团队可以看到人们的偏好如何改变,并精确测量改变的幅度。考虑一个人最初对爆米花和品客薯片的出价都是3.00美元,但在正面交锋中最终选择了爆米花。平均而言,这位零食爱好者后来对爆米花的评价提高到3.10美元,而对品客薯片的评价则降至2.50美元。选择的行为本身就实时将这位参与者变成了爆米花粉丝。
Voight表示,根据诸如与规划、推理和工作记忆相关的脑区——前额叶皮层——的活动以及眼球运动等特征,她有时能够预测人们最终会喜欢哪个物品。例如,参与者平均花在最终选择(和喜欢)的物品上的凝视时间长了60毫秒。他们也倾向于先看、后看即将喜欢的零食。
虽然这是第一个表明在艰难抉择的关头偏好可能发生变化的研究,但Voigt强调,这项实验无法解决事后偏好是否会继续演变的问题,正如其他研究发现的那样。相反,她说,她的工作揭示了一个需要进一步理解的额外步骤。南安普顿大学心理学家Keise Izuma,曾研究过这种决策后的变化,称这项新研究“方法上非常扎实”,并称赞其多阶段结构。
接下来,Voigt希望更深入地研究可能促使一个人选择爆米花而不是品客薯片的因素——例如包装的亮度——但她表示,在此期间,这些结果已帮助她缓解了自己生活中在艰难决策方面的焦虑。
“起初,艰难的决定对我来说很可怕,”她说,“但现在我知道无论我选择什么都没关系,因为我最终都会喜欢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