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丹麦人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人之一,他们恰好也有很多很酷的词语来形容快乐的方式。
你可能听说过“hygge”,它曾是无数书籍、文章和广告的主题。它常常被误译为“舒适”,但实际上它描述的是创造亲密感的过程。
但另一个词“pyt”—发音有点像“pid”—最近被丹麦人评为最受欢迎的词,打败了“dvæle”(逗留)和“krænkelsesparat”(随时准备冒犯)。
Pyt 没有一个确切的英文翻译。它更多的是一种文化概念,关于培养健康的思维来应对压力。作为一名丹麦本土人士和心理学家,我认为这个词所蕴含的概念适用于世界各地的每个人。
一种前进的方式
Pyt 通常作为感叹词,用于对日常烦恼、沮丧或错误的反应。它最接近的英文说法是“别担心”、“事总会发生”或“哦,好吧”。
你可能会在厨房打碎一个杯子,耸耸肩说:“pyt”。你可能会在挡风玻璃下看到一张停车罚单,在你即将恼怒的时候,摇摇头低语:“pyt”。
其核心在于接受和重置。它被用作一种提醒,让你退后一步重新聚焦,而不是反应过度。它不是在指责,而是一种放下并继续前进的方式。
你可能会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说“pyt”(“pyt,我说的那句话真蠢”),或者支持别人(“pyt,别为同事的失言而烦恼”)。
Pyt 可以减轻压力,因为它是一种真诚的尝试,鼓励自己和他人不要被日常琐碎的烦恼所困扰。一位丹麦商业领袖建议,知道何时在工作中说“pyt”可以提高工作满意度。
克服指责的倾向
有大量心理学研究致力于理解我们如何解读和反应别人的行为。
研究表明,当我们日常烦恼更少时,我们就会更快乐,寿命更长。在某些情况下,什么构成烦恼可能与我们如何解读周围发生的事情有关。
Pyt 可以帮助人们避免指责他人的倾向。假设你迟到了,前面有一个开车很慢的人。这可能会让你感觉不合理地个人化。
但研究表明,当我们通过指出他人的无能、故意或恶劣品格来解释他们的行为时,我们会变得更加愤怒。
通过说“pyt”,你决定不值得让别人的行为(而这些行为是你无法控制的)来烦扰你;这就像“落水不沾”。你也可以使用其他策略,例如考虑情境限制——也许司机生病了——或者考虑这个问题在两小时、两天或两周后是否还会是一个问题。
当然,你不会在受到严重伤害时说“pyt”。而且,这个词不应该在你应该承担责任时使用。它也不应该被用作不作为的借口。
教授积极心理学的丹麦人也写过,将 pyt 应用于生活的太多方面并不健康,尤其是当它们涉及到你的核心需求或价值观时。
按下“pyt”按钮
放手也可以通过做一些事情来促进,比如在大自然中散步、做瑜伽或冥想、锻炼、写日记或从事创意工作。
或者你也可以随时拥有一个“pyt”按钮。丹麦老师使用“pyt”按钮来教学生如何放下。他们发现,这有助于孩子们应对较小的挫折——“我输掉了比赛”或“我找不到我最喜欢的铅笔”——并教会他们并非万事都能完美。
这些都是重要的学习技能。研究表明,完美主义与焦虑和抑郁有关。同时,自我同情和社会支持可以帮助防止完美主义导致这些负面后果。
近年来,“pyt”按钮在丹麦成年人中流行起来,他们可以在家制作一个,或者购买一个,按下按钮会发出丹麦语的“pyt pyt pyt”和“深呼吸,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声音。
在这种情况下,可能有一个英文的对应词:重置按钮。
Marie Helweg-Larsen 是狄金森学院的心理学教授和社会科学格伦·E·和玛丽·莱恩·托德讲座教授。本文最初发表在 The Conversation 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