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几十年来一直为流感大流行做好准备,但当它在2009年到来时,世界似乎毫无准备。回顾过去,在公共卫生各个方面都发现了一些差距。未来建议的范围包括改善沟通、实时监测流感疫情以及疫苗预测。
在大流行后的审查中,最大的担忧之一与人类关系不大。它涉及病毒的来源,即猪群。原因在于猪不仅可以作为影响人类的病毒的宿主,还可以作为禽类的宿主。有人认为,猪呼吸道的这种特殊特性是导致大流行毒株进化的关键环境。
通常,禽流感不能感染人类。它必须适应人类的呼吸道。在猪身上,禽流感病毒可以混合、重组并适应,从而产生新的毒株,其中一些可以感染人类。当这些新毒株进入人类呼吸道时,它们可能导致更严重的症状,并可能增加死亡的可能性。
几十年来,猪源性人类感染的相对风险一直被认为很高,并且多年来一直有人呼吁进行监测。大流行之后,监测猪群流感病毒的呼声越来越高。一些研究考察了欧洲和中国等不同地区的猪。欧洲和中国。结果都表明,包括导致大流行的毒株在内的已知毒株正在传播,并可能最终再次进入人类群体。但很少有研究关注2009年大流行的起源地——墨西哥——以及南美洲部分地区。
现在已经有了这些信息。在过去的几周里,一支美国研究团队公布了他们对巴西、墨西哥和智利巴西以及墨西哥和智利进行的大规模监测结果。基于这些结果,显然需要进行更多的监测,尽管值得庆幸的是,发生即时致命大流行的风险似乎很低。
在这两项研究中,该团队检查了病毒,包括一些鼻拭子,并使用基因技术确定了毒株。然后将这些病毒相互比较,以确定它们的进化方式。还试图确定未来发生大流行的任何风险。
正如预期的那样,数据显示了在人类中流行的几种已知流感毒株。这突显了猪群内部循环的影响,因为它们唯一进入猪群的途径就是人类。仅凭这一点就有可能进化出新的季节性毒株。该团队还发现了大流行毒株,但几乎没有迹象表明它准备卷土重来。
好消息是,在任何国家都没有发现禽类毒株。这表明发生大流行的可能性很低,尽管与任何监测行动一样,不能排除这种可能性。毕竟,2009年大流行的禽类成分在四十多年里才被发现。结果意味着目前没有可能发生大流行的迹象,但如果没有全面的监测工作,则无法完全排除。
总的来说,这些研究的结果强调了建立一个侧重于两种主要流感类型的可行监测系统的必要性。第一种是人源性,意味着任何能够立即感染人类的毒株。通过了解这种进化,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未来的季节性毒株,并可能在它们开始传播之前很长时间就开发出疫苗。
第二种是禽源性,这是大流行的基础。虽然这里的结果表明这种特殊需求可能不像最初预期的那样迫切,但继续进行更大规模的监测研究是有充分理由的,即使只是为了找到那根“针”。毕竟,如果我们能在大流行毒株感染人类之前找到它,这不仅有助于保护人类健康,也可能确保我们不再需要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