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星巨型结构”恒星引发争议

一位天文学家尖锐的博客文章解释了为什么星际尘埃风暴不太可能是这颗恒星行为异常的原因
Illustration of a Dyson sphere around a star
围绕恒星的戴森球的插图 丹妮尔·富特塞拉/SETI国际

“银河系中最神秘的恒星”注定会引发一些科学辩论。

KIC 8462852,距离地球1480光年,当科学家们发现其光度下降高达20%时,感到非常困惑。对此还没有令人满意的解释。最流行的两种猜测是,光线被一群巨型彗星或外星人建造的巨大结构遮挡,但这两种猜测都与数据不符。(更不用说,当你在做科学研究时,外星人永远应该是你最后的猜测。)

当另一位研究人员——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的天文学家布拉德利·谢弗——发现KIC 8462852(又名“塔比星”)在过去一个世纪里可能以惊人的幅度变暗时,这个谜团更加深了。这使得彗星假说变得更不可能,因为需要大约64.8万颗巨型彗星环绕这颗恒星才能使其变暗。

然而,谢弗的发现在本月早些时候被研究生迈克尔·隆德和数据分析师迈克尔·希普克 质疑。他们的工作被媒体 新闻稿 严重误报,使得他们似乎驳斥了外星人假说并证明了彗星假说,而实际上他们只是对长期变暗理论提出了质疑。(请放心,塔比星仍然是极其奇特的。)

Illustration of the star KIC 8462852
NASA/JPL-Caltech

正是这些公众的误解在一定程度上促使谢弗在上周 发表了一篇相当尖锐的博客文章 回应批评。他表示担心,不准确的报道正在损害为监测这颗恒星筹集资金的 Kickstarter众筹活动谢弗写道

尽管宣传铺天盖地,但“希普克和隆德无疑是错的,”他说。这个解释相当技术性,所以我们会尽量简单化。

星际战争

两篇论文都分析了从19世纪90年代到20世纪80年代由望远镜收集的旧照相底片。谢弗发现,塔比星的光度在一个世纪里下降了约16%,而其他恒星的光度曲线则保持平坦。隆德和希普克看到了其他恒星以类似的幅度变暗,并得出结论认为这种效应只是不同望远镜随时间使用造成的伪影。

谢弗的博客文章反驳说,隆德和希普克使用了错误的比较恒星。他说,他们的对照星与其他恒星挤在一起,这使得这些恒星的光度曲线不可靠。

谢弗对隆德和希普克论文的第二个批评是,他们使用了错误的校准技术,这常常会在光度曲线上显示出斜率。

谢弗写道,“没有一位有经验的研究人员”会做出这些选择。他则拥有“哈佛底片方面的丰富经验,自1979年以来几乎持续工作,在同行评审期刊上发表了大约50篇论文,外加5篇关于照相测光理论的论文。”

虽然科学家不能仅凭经验证明一个观点——他需要数据支持——但谢弗指出,哈佛大学天文学家乔什·格兰德莱也得出了相同的测量结果。

苛刻。

希普克和隆德论文的合著者凯万·斯塔森拒绝回应谢弗的批评。“解决科学争论的恰当场所是在同行评审的、有记录的文献中,其中‘人身攻击’的复数形式不是数据,”他告诉《大众科学》,指的是攻击个人而非数据的 人身攻击式论证

光明的前景

让我们不要过于沉迷于戏剧性。加州理工学院天文学家本·蒙特特向《大众科学》解释说,问题在于“很少有人考虑过在此类数据中寻找长期趋势。”科学家们不确定有哪些因素可能导致照相底片数据出现问题,这些问题发生的频率如何,以及它们可能产生哪些影响。

蒙特特说,简短的回答是,“这颗恒星在底片上看起来在变暗,而我们作为一个社区仍在试图弄清楚这是否正常。”

但希望科学家们能够彻底解决这场辩论,答案可能来自一个独立的数据集——可能是蒙特特的数据集。

谢弗的博客文章指出,如果塔比星真的在长期变暗,那么应该能在开普勒望远镜监测它的四年时间内探测到它极其微弱的变暗。蒙特特已经仔细研究了开普勒数据,他的初步结论是这颗恒星确实在衰退。

然而,团队仍在分析数据,该研究尚未发表,所以现在断言“尘埃落定”还为时过早。我们可能会在未来几周内看到另一篇论文为这场辩论添砖加瓦。

 

更多优惠、评测和购买指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