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过去 60 年来,女性服用复方口服避孕药的建议方式,不必要地增加了错误服药的可能性,使她们面临意外怀孕的风险。而这种并非理想的情况,源于避孕药设计中的一个美容上的细微差别,其基础是早已过时的历史背景。
这是因为标准的复方口服避孕药——例如 Loestrin、Ortho Tri-Cyclen 或 Yasmin——的设计是服用 21 天,然后停药 7 天,在此期间女性不服用避孕药,并会经历阴道出血。因此,服用避孕药的女性似乎每月都有“月经”。
但这种“月经”是完全不必要的。在我参加 2015 年“避孕药之父”Carl Djerassi 去世前的讲座时,他提到,7 天的停药期和由此产生的撤退性出血,是在 20 世纪 50 年代末期设计到避孕药中的,目的是说服梵蒂冈接受这种新的避孕方式,并将其视为自然月经周期的延伸。众所周知,这并未成功:教皇保罗六世禁止了人工避孕。尽管如此,7 天的停药期仍然是复方口服避孕药的组成部分。
这是一个问题。7 天的停药期是一个隐患,可能会增加服用避孕药期间怀孕的风险。这是因为体内避孕激素的水平是抑制排卵的关键因素,没有抑制排卵,就不会发生怀孕。大约需要服用七天剂量的避孕药才能达到足够的水平来抑制卵巢功能。但 7 天的停药期会导致这些水平再次下降。如果在停止用药后的第九天仍未恢复服药,就会发生排卵。
偶尔漏服一片避孕药不太可能导致激素水平降至可能引起排卵的水平。但是,故意停药七天会将激素水平降低到这样的程度,之后,无论是在停药前还是停药后漏服的避孕药,都可能导致排卵。
因此,7 天的停药期是一个内置的隐患。许多女性会因为忘记按时重新开始服药,或者在药片的第一周或最后一周漏服避孕药,而不小心延长无药期。在这些情况下,激素的下降可能导致意外排卵,如果发生性行为,则可能导致怀孕。但是,通过缩短无药期(从七天缩短到四天)并减少每年女性需要经历无药期的次数,可以降低意外排卵的风险,从而降低意外怀孕的风险。
新的避孕药服用模式
因此,许多临床医生现在倾向于延长或连续服用避孕药的方案,即连续服用三盒或更多盒避孕药,然后才进行一周的无药期,或者缩短无药期至四天。这些较少的停药期足以避免对子宫内膜的持续刺激,因为持续刺激可能导致组织过度生长(子宫内膜增生)。它们还可以防止当内膜没有机会脱落时最终出现的令人不适的“突破性”出血。
一些女性已经通过将 30 微克(标准剂量)或 20 微克(低剂量)的避孕药“三联循环”服用,即连续服用两到三盒后再停药,通常是为了减轻激素撤退引起的副作用,如偏头痛。但对于更长时间的连续服用避孕药,建议使用含有 20 微克雌二醇的低剂量避孕药,以抵消因服用较少次数的停药期而导致的雌二醇年总剂量增加。这是因为长期雌二醇的总剂量可能与已知的、微小的乳腺癌风险增加有关。
以这种方式使用已有的避孕药是“未获批准”,这意味着医生而不是制造商将承担因使用不当而造成的损害的法律责任。尽管如此,未获批准的延长或连续服用避孕药在专业上是可以接受的,而且制药公司正在开发和批准新型避孕药,这些避孕药设计为延长使用,减少无药期。
少量或无出血
这些延长方案不仅为排卵提供了更少的机会,还意味着女性的出血天数更少。一项综述发现,这些方案安全有效。
但许多女性担心不来月经可能对健康或生育能力有害。人们普遍认为,如果不来月经,月经血会在体内“积聚”,或者身体需要每月“清除”自身。这可能是由于对某些激素避孕导致不来月经的原因存在误解。
在自然的月经周期中,子宫内膜在月经周期的前半部分受雌激素影响而增厚,在排卵期达到最厚。然后,孕激素会维持 14 天,如果未发生怀孕,内膜会脱落,通过子宫内膜血管破裂出血,女性就会经历一次月经。

在大多数导致阴道出血缺失的避孕方法中,持续低剂量的孕激素会大大减少内膜的增厚,从而无需脱落。在长效避孕方法(如宫内节育器或避孕注射)中,由于内膜基本处于休眠状态,女性出血量大大减少或没有出血。在使用复方口服避孕药时,出血量较少,因为较薄的内膜是由于激素撤退而脱落,而不是因为需要脱落增厚的内膜。
许多女性和女孩欢迎出血天数减少,以及减少月经可能造成的社会干扰、旷课和旷工。随着“经期贫困”的认识度提高,以及一些女性在支付卫生用品方面遇到的困难,减少出血天数也可能为一些女性带来经济上的好处。
最终,是否来月经的决定应该由女性个人根据她们的生活方式需求来做出。基于传统或毫无根据的健康担忧,固守 21/7 的避孕药服用模式(该模式是出于社会而非医学原因而设定的),在避孕药的使用上不应再是默认选项。
Susan Walker 是安格利亚鲁斯金大学的性健康高级讲师。本文最初发布于The Convers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