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击寨卡病毒阴谋论

我们可以反驳不科学的说法,但这并不意味着就能奏效。
Tim/Flickr

寨卡病毒仍在持续蔓延。就在本周,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在其旅行警告中新增了一些国家。预计病例总数将在300万至400万之间,尽管这些数字远未确定

关于这种病毒还有许多未知之处。例如,有一些证据表明它可能与巴西小头畸形病例的增加有关(尽管正如Christie Aschwanden 在 FiveThirtyEight 上指出的,这种联系很难证实)。正如Sarah Zhang 在 Wired 上指出的,也有很多阴谋论:有些人声称小头畸形病例实际上是由于转基因蚊子、疫苗,甚至洛克菲勒家族造成的。

或许这些阴谋论中最具爆炸性的是声称小头畸形病例是由一种名为吡丙醚(pyriproxyfen)的杀幼虫剂引起的(顺便说一句,这个名字在引发这场阴谋的报告中拼写错误——这可不是对准确性的信任投票)。该报告还声称这种杀幼虫剂由孟山都(Monsanto)的一家日本子公司销售,这也是不真实的。事实上,吡丙醚对人类相当无害。它在昆虫(包括传播寨卡病毒的蚊子)中充当激素干扰剂,扰乱它们的发育。日本住友公司(Sumitomo)生产这种化学品,该公司并非孟山都所有(另外,“住友”在原始报告中也被拼错了)。

尽管如此,这场阴谋论还是如野火般蔓延,正如关于孟山都的阴谋论一样。此后,《On the Media》、《今日美国》等媒体(以及 Zhang 的文章)提供了该说法的背景信息,并很好地进行了驳斥。

但本周又有一篇文章发表,让我思考媒体——尤其是科学记者,包括我本人——是如何报道这类故事的。这是 Maggie Koerth-Baker 在 Aeon 上发表的一篇文章,探讨了对疫苗犹豫不决的父母的一些假设和现实。以下几句话尤其令我印象深刻:

当然,寨卡病毒-杀幼虫剂的阴谋论远不如疫苗-自闭症阴谋论那样根深蒂固,后者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正如 Koerth-Baker 指出的,疫苗犹豫并不一定总是与最初的自闭症阴谋有关,而是与更广泛的信念和问题有关。然而,如果你深入研究杀幼虫剂的阴谋论,你会发现更多的相似之处。在我看来,推动寨卡病毒-杀幼虫剂故事的恐惧似乎根植于对大型农业综合企业和农药的不信任,尽管这根本不是一个农业方面的问题。许多分享杀幼虫剂文章的人可能是阴谋论者和激进分子,他们意图推动一种基于政治而非科学的特定叙事。但你也可能发现很多人只是将这个故事添加到他们对我们的食品系统以及我们如何普遍使用化学品感到不安的众多理由清单中。

我认为我们应该揭穿阴谋论——毕竟,让它们在互联网上肆虐而不加检验是一个坏主意。纠正事实很重要。我写过不少这类报道。如果小头畸形病例的真正罪魁祸首实际上是寨卡病毒,那么就应该避免诽谤一种可能有助于控制传播病毒的蚊子的产品。

但是,我们是否也应该讲述另一种故事?仅仅呈现事实就能让人信服吗?我未必有答案——我只是觉得值得思考。我想起了去年12月在《华盛顿邮报》上发表的一篇文章。在文中,曾经撰写揭穿骗局专栏的 Caitlin Dewey 解释了她为什么会结束这个项目。她说:

 

更多优惠、评测和购买指南

 
布鲁克·博雷尔(Brooke Borel)是《大众科学》的特约编辑,她也为 Slate、Aeon 和 NOVA Next 等杂志撰稿。她的第一本书《受感染:臭虫如何侵入我们的卧室并占领世界》(Infested: How the Bed Bug Infiltrated Our Bedrooms and Took Over the World)于 2015 年由芝加哥大学出版社出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