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食的巧合几何

一次日全食既是偶然,也是必然——而其中蕴含着一种难以言喻的美。

订阅 《大众科学》在YouTube上的频道

根据《史密斯图文天文》(出版日期1855年),日全食的效应如下:

那种阴郁感,源于一种渺小感,因为在黑暗中,你不得不承认自己生活在一个绕着太阳运行的行星上,而太阳又是数十亿颗恒星之一,存在于我们宇宙的数十亿个星系之中。那种阴郁感,就是敬畏。

更准确地说,“敬畏”指的是当月球完美地遮挡住太阳,将阴影投射到地球上,只留下太阳日冕那如幽灵般飘渺的辉光,在黑暗中闪烁。这仅仅是由于数学和巧合才得以发生。一次日全食,既是偶然,也是必然。

举个例子:如果太阳的半径是695,700公里,月球半径只有1,737公里,它怎么能将其遮挡住呢?不,这不是视觉错觉。偶然的是,两个宇宙方程恰好相加。

第一个方程是:太阳的半径大约是月球半径的400倍。第二个呢?太阳距离地球大约是月球距离地球的400倍

所以,如果你是地球上抬头仰望星空的人,太阳和月亮在天空中通常看起来大小一样。然而,如果你是火星人,你的月亮会比太阳小得多,你永远没有机会幸运地看到一次日全食。我们能在地球上体验到日全食,这纯粹是距离和尺寸偶然相对的结果——一种巧合。

确定的事情是月球和地球围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当天体对齐时——地球、月球、太阳(按此顺序)——你就会看到一次日食。

想象一下抬头仰望星空的地球人。回想一下,太阳和月亮在天空中通常看起来大小一样——通常如此。

月球绕地球的轨道是椭圆形的,而不是完美的圆形,这意味着我们与月球的距离一直在变化。当月球离我们更远时,从我们地球的视角看,它会显得更小。所以它会遮挡住大部分太阳,但不是全部。我们称之为日环食。“环食”是因为它会在月亮周围留下一个火热的光环,或称“annulus”。在日全食中,月球在其轨道上离地球更近,并在天空中完全覆盖了太阳。偶然和必然再次在起作用。

月球的轨道平面与地球的轨道平面并不对齐,它倾斜了5.1度。因此,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时,这每29.5天的月球周期会发生一次,太阳就会被遮挡。但月球的阴影很少会真正落在地球上。相反,它通常会消失在太空中。

最终,月球的阴影回声只会在月球倾斜的轨道与日地平面在称为“交点”的两个天体点相遇时才出现在地球上。但这不会永远发生。每年,月球离我们大约移动3.8厘米。六亿年后,地球人将看到他们最后一次日全食。

想象一下六亿年后,你抬头仰望那最后一次日全食。我们是一个悬浮在数学中的行星。不是数字;毕竟,数字只是符号,而是数学——一种构建在我们宇宙结构中的几何学。

地球在天空中,处于角度、半径、椭圆和圆锥等基本形状之中——这些基本形状出现在自然界的方方面面,并帮助我们解释运动、引力,甚至电力和基因组。而这一切之中,还交织着这一切竟然会发生的、不大可能发生的巧合。

偶然与必然:一次日全食。

更多视频,请 订阅《大众科学》在YouTube上的频道

 

更多优惠、评测和购买指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