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6月25日,长征七号火箭,中国迄今为止最大的空间发射载具,从文昌、海南成功进行了首次飞行。长征七号的近地轨道(LEO)载荷能力为13.5吨,是中国新一代中型空间运载火箭(重型长征五号将于今年晚些时候进行首次飞行)。除了为中国航天计划创造了这个重要的里程碑之外,长征七号还携带了三项重要的有效载荷。

天源一号是中国首个卫星到卫星的燃料加注系统。国防科技大学表示,天源一号的数据和视频显示,该燃料加注系统取得了成功。在轨为卫星加注燃料可以节省成本,使卫星能够继续使用其化学动力推进器,避免重返大气层,还可以重新定位以执行新任务或避开太空碎片。

太空碎片,即卫星碰撞和其他太空垃圾产生的残骸,长期以来一直是载人航天任务和卫星的威胁(中国因2007年的一次反卫星试验而受到严厉批评,该试验可能使太空垃圾的数量翻倍)。遨龙一号(英文名“Roaming Dragon”,意为漫游的龙)是哈尔滨工业大学和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合作的产物。它是一颗小型卫星,配有机械臂,用于将太空碎片推入衰减轨道,使其最终重返大气层并烧毁。尽管存在一些被夸大的太空战争和破坏的担忧,但遨龙一号在战争背景之外也可能面临法律问题;从法律上讲,太空碎片仍然是发射该碎片的国家或组织的财产,因此,例如,一颗报废的俄罗斯卫星的碎片仍然属于俄罗斯。要弄清楚哪些太空碎片属于哪个国家,将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展望未来,长征七号还携带了中国下一代载人飞船——新一代载人飞船(NGCV)的缩比模型。该飞船在24小时后成功着陆内蒙古。预计新一代载人飞船在尺寸和容量上将与美国的猎户座飞船相似,每艘飞船可搭载约5-7名宇航员。它有两种型号:一种是用于近地轨道运行的14吨级飞行器,另一种是用于月球任务等深空运行的20吨级飞行器,并具备21天的独立运行能力。

尽管上述每一项努力都值得关注,但中国的太空征程并未就此止步。在中国的其他航天新闻中,天宫二号空间站正在为今年9月中旬的发射进行最后的测试。天宫二号将取代老旧的天宫一号,是一个单舱段的空间站,具备长期人类太空居住研究的能力,并为进行实验提供额外的空间。随后,在10月中旬将进行载人神舟十一号任务,将航天员送往天宫二号,并在那里停留30天。
您可能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中国空间站计划的Powerpoint演示:更深入地了解天宫3号
那个能干的小型太空拖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