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总统特朗普试图为一项未明确的 美国“太空军” 争取支持之际,中国一直在其自身的太空和军事行动方面取得稳步进展,包括在 3D 打印、能源储存、超燃冲压发动机测试平台和洲际弹道导弹(ICBMs)方面的进步。
.
中国钛材制造商中铁特钢北京公司成功 3D 打印了一个用于其高速飞机的钛合金机身中央盒,将生产时间从两年缩短到六个月。中铁特钢北京公司使用 TSC-S4510 3D 激光打印机(世界上最大的 3D 打印机之一)打印了机身,误差精度小于 0.5 毫米。目标飞机仅被识别为“高速”(即高超音速)飞机。考虑到其窄小的翼根和 23 英尺的总长度,它很可能是一种高超音速无人机。
钛合金机身的一个可能候选者是一种单引擎、高超音速无人机,具有窄翼和针状机身。它可能被命名为 WZ-8,被认为是用于测试超燃冲压发动机组合循环发动机等高速推进技术的空射无人机。中铁特钢北京公司快速打印的 3D 部件的影响超出了任何单一系统——它们可以使中国能够更快地装备更多的测试无人机,从而加速下一代高超音速技术的发展。
《环球时报》报道称,航空航天巨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旗下的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已交付了用于“电磁武器系统”的先进直流(DC)电机。直流电机设计用于在重冲击和后坐力以及强磁场环境中运行。这表明该武器系统是一种电磁炮,它利用电磁力以超过 6 马赫的速度发射炮弹。一旦投入使用,中国的电磁炮可用于反舰、远程炮击以及防空/反导任务。
5 月份,国防科技大学(NUDT)展示了“凌云”,这是一个 6 马赫以上、两级的超燃冲压发动机试验台。国防科技大学希望“凌云”的相对简单性和可靠性将使其成为一种用于精炼新型高超音速技术(如通信系统的耐热部件,或收集近空间大气数据)的大规模生产平台。“凌云”易于生产,可为用于编队攻击敌方舰船和防空系统的超燃冲压发动机巡航导弹奠定基础。
如果“凌云”的超燃冲压发动机能够缩小到 6 至 8 英寸直径,那么将开启其他可能性。这将为中国的大炮提供高超音速炮弹的潜力,这些炮弹可以射击数百英里(美国陆军也在研发此类系统,目标是 2023 年完成)。超燃冲压发动机大炮将比电磁炮更便宜、更灵活,因为它不需要携带庞大的发电和储能系统。超燃冲压发动机大炮将比弹道导弹便宜,更不用说由于传感器轮廓较小和射速较高,它们也更难防御。
最后,东风-41(DF-41)洲际弹道导弹(ICBM)于 2018 年 5 月 27 日进行了第十次试飞。东风-41 是一款可移动的、射程为 13,000-15,000 公里的洲际弹道导弹,载荷为 1.5-2 吨的多弹头。东风-41 的巨大载荷和 25 马赫的最高速度使其具有发射其他系统(如具有全球打击能力的高超音速滑翔飞行器,是中国对臭名昭著的俄罗斯洲际弹道导弹“先锋”的回应)或更奇特地,用于远程超燃冲压发动机巡航导弹的多级助推器的足够性能。
您可能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 中国正在开设一家工厂,为高超音速导弹和空天飞机制造发动机
- 中国的极超音速飞机将能在两小时内从北京飞到纽约
- 到 2030 年,美国和中国的飞机时速可能达到 4000 英里
- 中国似乎已在战舰上装备了电磁炮,抢在美国海军之前
- 一览中国最令人兴奋的高超音速航空航天项目
- 中国高超音速发动机获奖,重塑速度竞赛?
Peter Warren Singer是一位战略家,也是新美国基金会的高级研究员。他被《防务新闻》评为国防事务领域最具影响力的100人之一。他还被美国陆军训练与条令司令部称为官方的“疯狂科学家”。Jeffrey是华盛顿特区地区一位国家安全领域的专业人士。他们两人都是美国空军大学中国航空航天研究所的联席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