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变化的天气模式正在将污染困在中国城市上空

揭示看不见的污染物造成的致命影响
Haze over eastern China
中国东部上空的雾霾 NASA
The Benxi Steel Group in Liaoning Province, China
中国辽宁省本溪钢铁集团 Andreas Habich

中国已成为 应对全球变暖 的世界领导者,但其严重的 冬季空气污染 却在加剧——根据发表在《 科学进展 》杂志上的一项 新研究 ,这可能是由气候变化引起的大气环流变化造成的。

研究作者、佐治亚理工学院地球与大气科学教授王玉航(Yuhang Wang)表示,尽管中国的排放量正在下降,但冬季雾霾并未改善,“因为高极地地区发生了非常快速的变化,那里的海冰正在减少,降雪正在增加。”“这种扰动阻止了冷空气进入中国东部地区,而冷空气本可以清除空气污染。”

科学家们在 2013 年冬季研究了东亚平原(北京所在地)的这些影响,当时仪器检测到了高水平的颗粒物污染。这些是空气中的微小颗粒,会降低能见度,并可能进入肺部。

暴露于其中可能 会产生短期健康影响 ,如眼、鼻、喉和肺部刺激,咳嗽、打喷嚏、流鼻涕和呼吸急促,也可能加剧哮喘和心脏病等更严重的疾病。在一项本周发布的 独立研究 中,研究中国空气污染的科学家们估计,更严格的空气质量控制每年可以避免 300 万人死亡。

Beijing in August of 2005. The photo on left was taken after two days of rain. The photo on the right depicts a typical smoggy day.
2005 年 8 月的北京。左图是在两场雨后拍摄的。右图描绘了一个典型的雾霾天气。Bobak

中国没有长期的空气质量测量数据,因此研究人员不得不根据能见度测量和卫星数据拼凑估算。为了分析历史记录,他们创建了一个新的污染潜力指数,该指数使用气温异常和风速作为中国东部通风条件的代理。王说,这篇论文是第一篇将海冰和降雪与局部空气污染联系起来的研究。

“随着排放量减少,通风条件却恶化了,”他指出。“这表明改善空气质量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有时需要出乎意料的因素来加倍努力。”

未参与该研究的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地球物理流体动力学实验室研究科学家 Sarah B. Kapnick 将这项研究称为“新颖之处在于,它识别出像低海冰这样的大规模事件,与西伯利亚的降雪等区域性事件相结合,如何促进区域环流——东亚冬季季风——的改变,从而创造出极端污染的有利条件。”

但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气候分析科的科学家 Kevin E. Trenberth(也未参与该研究)警告不要得出气候变化导致异常情况的结论。“是的,大气环流非常重要,而且它每年都在变化,确实会加剧或改善污染,”他说,并补充说,与气候变化的具体联系“似乎高度推测性”。

“我们知道很多变化是出于自然原因,”Trenberth 说。“北极海冰的影响可能在夏末存在,但在冬季则不然,这主要是因为在冬季北冰洋被冰覆盖着。”

王说,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可能因中国的地理位置和对大气环流变化的敏感性而对中国来说是独一无二的。研究结果应该鼓励中国继续应对气候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减少空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的排放都有帮助,”他说。

研究人员检查了海冰、降雪和大规模天气模式。他们的分析发现,停滞的空气条件与北极海冰(在 2012 年秋季达到历史新低)以及西伯利亚北部创纪录的降雪(在本季初达到历史新高)之间存在相关性。然后,他们使用大气模型研究了这些因素如何改变中国东部的大规模环流模式和污染。

王说,海冰减少和降雪增加使“东亚冬季季风向东移动,降低了风速,并产生了使中国空气更加停滞的大气环流。”

2017 年冬季也出现了同样的因素,2016 年 9 月北极海冰水平较低,降雪量大,雾霾严重。王说,随着气候变化破坏大气的正常结构,这些因素可能会持续下去。

王说,他计划利用中国空气质量监测网络的新数据继续这项研究。“尽管努力减少排放,但我们认为雾霾在未来可能会持续下去,”他说。“这部分是气候驱动的,所以冬天可能不会有太大改善。排放量不再是这些情况的唯一驱动因素。”

玛琳·西蒙斯为Nexus Media撰稿,该媒体是一家涵盖气候、能源、政策、艺术和文化的联合新闻社。

 

更多优惠、评测和购买指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