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张裕林少将宣布,中国将在未来15-20年内实现载人登月。中国当局还宣布计划在2020年发射一次无人火星探测任务,包括轨道器、着陆器和火星车,并可能在2030年前实现火星土壤样本返回。
如果中国要实现这一目标,还有几个关键步骤。中国官方媒体《中国日报》指出,中国需要一种能够将至少100吨载荷送入近地轨道(LEO)的超重型运载火箭。除了中国国家航天局(CNSA)提出的使用三枚重型长征五号火箭发射载人月球任务部件并在地球轨道组装的概念外,中国已开始研制超重型长征九号(LM-9)火箭。LM-9的近地轨道(LEO)载荷能力为140吨(对于奔向月球的转移轨道为50吨),与美国的土星五号和太空发射系统(SLS)处于同一重量级别。它被设想为三级火箭,第一级包含四个助推器,一个四台双引擎的核心级(每台发动机推力为480吨),全部使用液体燃料。
LM-9预计将在2025-2030年期间进行首次发射,很可能从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鉴于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CAST)已经对LM-9的发动机等系统进行初步研究,为了实现2030-2035年的载人月球任务时间表,中国国家航天局(CNSA)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以确保按期完成(尽管考虑到中国政府雄厚的财力,这应该是可行的)。载人登月技术的其他领域,如生命支持和航天服设备、通信设备和遥控系统,中国已经掌握。中国还可以利用计划中的天宫3号空间站作为航天员在太空进行月球训练的设施,以及作为支持站。
作为可能第二个进行载人月球任务的国家,中国无疑将获得巨大的声望,并在21世纪的太空竞赛中占据新的地位。然而,载人登月也可能带来比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首次登月时更实际的收益。利用21世纪的增材制造等技术,中国可以利用其载人月球任务来启动中国的月球基地建设,该基地将用于科学研究、支持载人地外任务(前往火星和小行星)的基地,以及开发月球潜在资源,如水(用于飞船燃料)和氦-3(用于聚变能源)。
您可能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中国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即将发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