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可能被独立驯化了两次

有时成功了,有时不太成功
Nickolas Titkov via Wikimedia Commons
Kuribo via Wikimedia Commons

全世界有超过 5 亿只家猫(Felis catus)。它们对全球的影响也是实实在在的。任何在互联网上消磨过时间的人都知道,互联网充斥着猫的视频和表情包。数千年前,就像我们现在一样,埃及人在墙壁上描绘猫,并将它们作为神来崇拜。然而,情况并非总是如此。

科学家们确切地知道,所有家猫都起源于非洲北部和近东的野猫亚种Felis silvestris lybica,最近的证据表明,这种驯化可能发生在约 10,800 年前,地点在中东附近。但新的发现表明,猫可能被驯化了两次——第二次发生在约 5,000 年前的中国,当时一个完全不同的野猫物种被引入一个当时没有猫的人类社群。这使得猫与猪和狗一样,成为少数被多次驯化的动物之列。这些发现已发表在科学期刊PLOS One上。

猫,也许并不令人意外,在很大程度上是自我驯化的。这可能与新石器革命和农业的出现同时发生。大片农田和谷仓意味着大量的鼠标和老鼠。当然,人类也不介意有能干的猎手在身边保护他们的庄稼。所以他们开始照顾这些猫科动物,以确保它们留下来——并增加它们的数量来对付啮齿动物。猫在古埃及的存在有充分的记载,但人们认为驯化在此之前就已步入正轨,在塞浦路斯的人类墓葬遗址中发现了可追溯到 10,800 年前的猫遗骸。

Sonelle via Wikimedia Commons

早期驯化的证据还包括在中国北部几个新石器遗址中发现的小型猫骨。这些猫骨显示出驯化的明显迹象:体型小,牙齿磨损表明是被人类喂养的,甚至还有一个完整的骨骼表明一只古代猫科动物得到了有意的埋葬。动物考古学家最初认为这些一定是西方家猫被运往该地区的遗骸,但最新的一系列发现表明,这些骨骼来自一个完全不同的野猫物种,即豹猫(Prionailurus bengalensis)——因此是一次全新的驯化事件。

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CNRS)巴黎研究主任 Jean-Denis Vigne 和一组国际研究人员分析了在中国新石器遗址收集的猫科动物骨骼。他们使用一种名为几何形态分析的技术——进行数千次数字测量以比较和对比骨骼——确定在中国出土的所有骨骼确实来自中亚本地的豹猫。这意味着野猫实际上分别在中东/北非地区(约 10,800 年前)和中国(约 5,000 年后,来自一个不同的物种)被驯化了两次。

J.-D. Vigne, CNRS/MNHN

Vigne 指出,豹猫很容易在圈养环境中繁殖,它们的身体状况和埋葬方式——尤其是完整的骨骼埋葬——强烈表明这些斑点猫科动物正走在驯化的道路上。“单独来看,这些[发现]论证很薄弱,但加在一起就非常有力。”

Vigne 还解释说,如果猫——它们在很大程度上是自我驯化的——确实经历了两次驯化过程,这可能意味着各种动物的驯化过程可能比以前认为的需要更少的人类参与。“与 40 年前人们所认为的相反,驯化并非源于人类的独特决定,”他说,而是始于“一个物种与人类之间一种特别强大的生态互动。”

然而,这又引出了另一个问题。中国的家化豹猫怎么了?对包括当代中国在内的现代家猫的基因分析表明,它们并非源自豹猫。那么发生了什么?也许丝绸之路的开通以及东西方之间的贸易结束了豹猫的驯化之路。“也许从‘更具异域风情’的国家来的猫更‘流行’?”Vigne 推测。这仍然是一个谜。

尽管经过了数千年的沉默,猫却以另一种方式在家庭中再次发出了它们的“喵喵”声,那就是孟加拉猫。这种猫是在 20 世纪 60 年代创造的,是普通家猫和豹猫的杂交品种。

更新 2016/1/28:本文已更新,加入了来自稍后采访的引言。

 

更多优惠、评测和购买指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