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美国购车者将燃油经济性视为购车时最重要的考虑因素,甚至超过了质量和安全。这一变化与市场上涌现的大量混合动力和高效率内燃发动机恰好吻合。然而,无论发动机多么高效——其中最好的可以达到每加仑 50 英里——它们都无法弥补一个明显的低效之处:我们。糟糕的驾驶习惯(猛踩油门!)会将燃油经济性降低多达三分之一。为了最大化燃油经济性,工程师不仅需要改造汽车;他们还需要改造驾驶员。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 B.J. Fogg 在其博士论文《有魅力的电脑》中展示了技术如何影响行为。在他的模型中,行为是三个要素——动机、能力和触发器——的结果。对于驾驶员来说,追求燃油效率的动机很明确:省油就是省钱。(更重要的是,这还有助于减少他们的碳足迹。)任何驾驶员只要将速度保持在每小时 50 英里以下,并避免突然加速和刹车,就有能力节省汽油。一直以来缺失的是触发器。
尽管发动机可能非常高效——最好的可以达到每加仑 50 英里——但它们无法弥补一个明显的低效之处:我们。直到 20 世纪 90 年代末,驾驶员都无法知道当时他们消耗了多少燃油。随后,本田推出了 Insight,这是美国第一款量产的混合动力汽车。它是最早在仪表盘上配备实时燃油消耗计的汽车之一。触发器由此诞生。如今,无论是福特 Fusion 还是日产 Leaf,环保型汽车的仪表盘都装满了旨在鼓励更好驾驶习惯的仪表。例如,Fusion 的 LCD 显示了树叶和藤蔓来象征良好的驾驶。
实时数据接口也正在涌入配备传统内燃机的汽车。在过去几年里,开发人员推出了许多智能手机应用程序,它们通过分析手机加速度计数据来显示驾驶风格及其对燃油效率的影响。其他应用程序,包括 Torque 和 Automatic,则集成了插入汽车车载诊断端口的加密狗。通过蓝牙连接的加密狗将发动机性能信息从汽车车载计算机传输到应用程序。例如,Automatic 应用程序会在检测到超速、急刹车或急加速时发出提示音。
正如 Fogg 预测的那样,这些触发器确实有效。加州大学交通运输中心的一项研究发现,当驾驶员获得即时每加仑英里数反馈时,在城市街道上的燃油经济性平均提高了 6%。将这些改进推广到美国汽车的三分之一,驾驶员就可以节省数十亿美元的汽油费用。
监控和控制驾驶员行为还可以为汽车的进步铺平道路。量化汽车是实现汽车自动化的重要一步。汽车制造商收集的性能数据越多,他们就越能完善最终将指导我们自动驾驶的算法。
本文最初发表于2013年7月的《大众科学》杂志。在此处查看杂志的其余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