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一个非常炎热的地方的道路是用良好的意图铺成的。不,不是地狱——只是未来。现在,在德国波恩,来自世界各地的代表们正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讨论如何将全球变暖控制在 1.5°C 以下,以及如何到 2050 年将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减少到净零。这意味着我们不会向空气中排放比可去除量更多的温室气体。
这些都是《巴黎协定》中设定的目标,该协定目前已包含世界上所有国家——尽管美国的现任政府已誓言退出该协议。
但是签署只是第一步。将这些承诺付诸行动是另一回事,正如周一发表在新研究中所证明的那样,这些研究发表在《环境研究快报》、《自然气候变化》和《地球系统科学数据》上。由全球碳项目进行的研究发现,2017 年的碳排放量预计将增加 2%,这是在排放量连续三年持平后的首次增长。
新报告中有好消息也有坏消息。我们先从坏消息开始,把它像撕掉创可贴一样揭开。
坏消息
碳排放量又在上升了。2014 年至 2016 年之间曾出现一段平静期,这让一些研究人员认为我们终于达到了排放峰值,并且从现在开始将一路下滑,走向碳中和的未来。
不幸的是,现在看来这种看法过于乐观了,预计仅 2017 年,人类活动就将向大气中释放 410 亿吨碳。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单一碳排放国,中国的排放量增长是导致这一跳升的原因,预计排放量将增加 3.5%。
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归因于该国在经历了四年的经济低迷后实现了经济复苏。煤炭使用量的增加推高了中国的排放量,高于近几年的水平。中国今年也遭遇了旱情,减少了水力发电的可用量。
美国的碳排放量下降了 0.4%,比近年来下降的幅度要小。欧盟国家也出现了同样的趋势。在美国,较低的石油价格和较高的天然气价格抵消了可再生能源的增长和建筑的效率提升。
“天然气的使用量有所下降,煤炭的使用量略有上升,石油的使用量上升得更快,”论文的合著者、斯坦福大学教授 Rob Jackson 说。特别是,交通运输(不仅仅是能源生产)中化石燃料使用量的变化,削弱了该国排放量的下降。“我们行驶的里程数更多了,购买的汽车更大了,结果是我们的石油消耗量比以前更多了,这令人惊讶。”
虽然上升明显比持平更糟糕,但 Jackson 指出,像过去几年那样在高排放量水平上稳定下来也不是好事。
“仅仅稳定住一股洪流是远远不够的,”Jackson 说。“现在我们正努力阻止这股洪流增长,但我们需要开始将其减小到涓涓细流。”
“随着 2017 年人类活动造成的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估计为 410 亿吨,我们实现将变暖控制在远低于 2°C 的能力的时间所剩无几,更不用说 1.5°C 了,”研究的合著者、东英吉利大学泰恩达尔气候变化研究中心主任 Corinne Le Quéré 在一份声明中表示。
好消息
好的,这一切都非常令人沮丧。但在这些聚集的乌云中,还是有一线光明。
“今年尤其需要一种希望感。我们不能忽视我们取得的进步,”Jackson 说。“今年的结果令人失望,但我必须保持乐观,相信我们将能够扭转局面。最终,我们将实现碳排放的稳定并开始减少它们。”
Jackson 确实有一些理由感到乐观。
“过去三年是我们经济增长的同时排放量却下降的唯一几年。在此之前,只有在全球经济衰退时,排放量才会下降,”Jackson 说。“历史上,我们的经济直接与能源消耗挂钩,而能源消耗又直接与化石燃料挂钩。”
但现在情况不一定如此了。在占全球碳总量 20% 的 22 个国家(主要是美国和一些欧洲国家),随着经济的增长,排放量却在下降,因为这些国家转向了更节能的工具和可再生或低排放的能源。这表明,国家可以在不依赖化石燃料的情况下赚钱、创造就业机会并为公民提供更好的生活质量。
“印度的排放量应该只增长 2%,这比过去十年的增长率要低得多,”Jackson 说。尽管这是一个增长,但这给了他希望。是的,印度今年有一些经济问题,但他们也在计划大规模扩展太阳能和其他更清洁的电力形式,以实现其目标。如果印度能够让其发电厂和汽车达到其承诺的水平,它就可以向其他仍在发展经济的国家展示一条更绿色的前进道路。
“全球仍有数亿人没有电力,”Jackson 说。“当这些人能够获得电力并购买汽车时,他们的能源将来自哪里?”
这个问题的答案在未来几年将变得越来越重要。明年的排放量很可能再次上升,但这种上升的轨迹并非不可避免。一项协调一致的国际努力,寻找和使用臭氧消耗化学品的替代品,正在见效,30 年后,这表明人类改变世界并非不可能。国际意图可以带来世界性的成果,但前提是它们得到具体行动的跟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