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几周前,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宣布旅行者1号已成为人类历史上首个星际探测器。它距离地球超过110亿英里,任务已进行35年,在2012年8月初的某个时间点,该探测器离开了日球层,即太阳风影响占主导地位的那个无形的气泡。如今,旅行者1号身处完全未知的星际空间环境,它有望为科学家带回大量前所未有的数据,并为非科学家带来同样丰厚的启示性发现和视角。即使我们的信使已经残破不堪、日渐衰败,人类也已成为一个星际物种。
旅行者1号的消息略微受到了过去一年中数次虚假警报的干扰;似乎每隔几个月就会出现一篇关于旅行者1号离开太阳系的报道,随后又被修正和撤回。这可以理解。尤其是在数十年历史的系统出现故障的情况下,很难精确地确定探测器进入星际空间的时刻。科学团队不得不创造性地重新利用旅行者1号剩余的有效仪器来确认其星际地位。
想到两艘用阿波罗时代的科技建造、并在三十多年前发射的探测器至今仍在工作,真是令人难以置信。但也许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旅行者号任务竟然真的实现了。

旅行者计划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当时NASA正在为“阿波罗计划”登陆月球而努力。展望未来,该机构期望在“阿波罗计划”之后,通过发送载人和无人深空任务来巩固其发展势头。在“阿波罗计划”之后的众多目标中,有一项计划是向所有外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发射一系列探测器,其中一些将利用一次罕见的行星排列。利用全新的硬件和计算机系统,这有望成为一项与“阿波罗计划”规模相当的无人行星任务。
但要启动这个“大旅行”却困难重重。当NASA的预算在1967年开始缩减时,这项多行星任务被缩减和重组,直到该机构只剩下一对执行双行星和三行星任务的探测器。在20世纪70年代初,尼克松总统批准了航天飞机计划后,NASA是否能执行外行星任务变得不确定。
当然,我们知道NASA确实通过孪生的旅行者探测器完成了多行星任务。但故事中未曾讲述的部分,以及旅行者号成功的关键,在于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的科学家们如何找到实现任务的方法。他们坚信多行星探测的设想,于是重用了旧的航天器架构并修改了轨道,使任务得以实现。但更重要的是,他们设计了一个最初保守的双行星飞越任务,但始终保留了发展成为多行星、深空飞行的潜力。
旅行者号开发的全过程不仅本身很有趣,了解这段背景有助于我们欣赏这对孪生的深空探测器以及创造它们的科学家。 我在为半岛电视台英语频道撰写的最新文章中详细记录了旅行者号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