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田i-Road试驾:这款三轮电动车是解决城市拥堵的答案吗?

httpswww.popsci.comsitespopsci.comfilesimport2014Toyota_i_Road_002_2.jpg
丰田

你可能会说我乐得晕头转向。

恶心感开始袭来,而且地点出乎意料,竟然是在丰田公司东京郊外一个小时车程的秘密研发设施的停车场中央。

能获得三分钟驾驶名为丰田i-Road的实验车的机会,让我欣喜若狂。我当时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这辆车就像《创:战纪》里的现实版光轮2000——而我竟然可以开它!

i-Road的宽度与目前路上最宽的摩托车相当,前后两人并排乘坐,坐姿是完全封闭的驾驶舱。它前面有两个铰接轮,每个由一个小型两千瓦电动机驱动,后面有一个轮子,可以像购物车轮子一样旋转。

不过,最酷的部分是:i-Road在静止时能直立,但在转弯时会像摩托车一样倾斜。(恶心感就是因此而来的。)

开起来太有趣了,我忍不住不停地绕圈子和画“8”字,就为了感受它在转弯时倾斜和滑行的感觉。尽管加速器、刹车踏板和方向盘的操作方式与普通汽车一样,但驾驶感受却是我十多年来测试各种道路车辆(从沙滩越野车到数百万美元的豪车)从未有过的体验。

驾驶i-Road的感觉就像同时坐在一艘摩托艇、一架飞机和一辆低矮的跑车里。地平线在你面前不断变换角度。透过侧窗,当你转弯时,路面会向上倾斜,填满你的视野。它电动马达发出的平静的嗡嗡声,听起来就像星舰进取号上的声音。

我忍不住一直傻笑。方向盘也一直在震动。

但这是有原因的:i-Road有一个G值计,可以计算车身倾斜的角度并限制倾斜幅度,使其永远不会翻倒。丰田工程师将其设计为当i-Road倾斜到最大角度时,方向盘会振动,让驾驶员知道。

尽管i-Road很有趣,但持续的重心转移加上幽闭的驾驶舱让我很快就感到头晕。幸运的是,只要稍微收油,减少车辆转弯时的倾斜幅度,就能让胃部舒服起来。

速度放慢点,i-Road就不会倾斜。在停车场的速度下,它通过后轮转向,这使得它在狭窄的空间里非常灵活。

丰田让我们测试了铰接式前轮如何像悬挂系统一样,通过让车辆斜向下坡并以一定角度通过一个小坡来平稳行驶。感觉就像i-Road在下楼梯,但驾驶舱却没有颠簸。丰田i-Road的总工程师Makoto Morita表示,尽管前轮的铰接动作看起来毫不费力,但要让它们的电气和机械系统协同工作,却是一项挑战。

像丰田i-Road上的铰接轮并非闻所未闻。比亚乔(Piaggio)就有一款名为MP3的踏板车,配备了铰接轮,而日产(Nissan)在一款名为Land Glider的概念车上也曾试验过类似技术。

丰田设计i-Road是为了在城市中进行短途旅行。其理念是创造一种像摩托车一样紧凑,但由于封闭的驾驶舱而更安全、更舒适的车辆。

它的锂离子电池可提供约30英里的续航里程,使用普通插座充电需要数小时。欧洲的最高时速限制为每小时28英里,日本为每小时37英里,这符合各国关于所谓的“社区电动车”的规定,这类车辆的安全标准不如乘用车。

目前,一批i-Roads正在日本的一个试点项目中进行测试。今年秋季,在法国格勒诺布尔的另一个项目中,将有更多i-Road投入使用。丰田希望最终在欧洲和亚洲销售i-Road,但尚未透露何时会这样做,也未说明美国是否会获得这款车。

然而,作为一个概念,i-Road尤其令人鼓舞——特别是对我们这些汽车爱好者来说——因为它证明了个人出行仍然可以充满乐趣,即使汽车制造商们仍在不断追求替代燃料和提高燃油效率。

httpswww.popsci.comsitespopsci.comfilesimport2014IMG_7053.jpg
Matthew de Paula
httpswww.popsci.comsitespopsci.comfilesimport2014IMG_7049_0.jpg
Matthew de Paula
httpswww.popsci.comsitespopsci.comfilesimport2014IMG_7036.jpg
Matthew de Paula
httpswww.popsci.comsitespopsci.comfilesimport2014IMG_7034.jpg
Matthew de Paula
httpswww.popsci.comsitespopsci.comfilesimport2014IMG_7045.jpg
Matthew de Paula
 

更多优惠、评测和购买指南

 
马修·德·保罗(Matthew de Paula)是Speed Lab的首席撰稿人。他坦承,他一生对带有发动机和轮子的喧闹机器的热情——这确实是从他三岁起就有的——没有理性的解释。现在,他靠采访那些塑造交通运输未来的设计师、工程师和思想领袖来养活自己。他的文章曾发表在《福布斯》、《Men's Journal》、《Road & Track》以及无数其他出版物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