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揭示了为什么压力会导致有些人抑郁,而另一些人则不会

面对压力,有些人能轻松应对,而有些人则会患上抑郁症或其他情绪障碍。虽然抑郁症的发生可能源于多种生物学和遗传因素,但压力事件往往是重要的诱因。但为什么压力会让一些人患上情绪障碍,而另一些人则保持坚韧呢?了解压力后大脑发生的变化,有助于回答这个问题,并找到更好的方法和治疗手段。最近,纽约冷泉港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利用人类抑郁症的小鼠模型,就压力对抑郁症和大鼠大脑的影响展开了研究。他们发现,“抑郁”小鼠的神经元放电方式与坚韧小鼠不同。此外,当这些神经元被激活时,可以将一只坚韧的小鼠变成一只抑郁的小鼠。为了弄清楚这一点,研究人员首先将小鼠分为两组:面对压力会抑郁的小鼠和更具韧性的小鼠。就像人类一样,有些小鼠比其他小鼠更容易患上抑郁症,因此研究人员通过随机电击来了解压力如何导致小鼠行为的差异。坚韧的小鼠在反复的电击中坚持躲避,而抑郁的小鼠则放弃了,未能躲开电击。

分组完成后,研究人员将目光聚焦于大脑的一个区域——内侧前额叶皮层(mPFC),该区域位于大脑前部,常被发现患有抑郁症的人该区域过度活跃。在暴露于压力电击的小鼠中,mPFC内的一小部分神经元被激活或“点亮”。研究人员怀疑这些神经元是压力下小鼠行为差异的关键。

为了验证他们的理论,研究人员电刺激了mPFC神经元,以确定神经元放电所需的刺激量。当他们对抑郁小鼠的神经元施加电流时,神经元很容易放电,这表明这些神经元与其相邻神经元有着紧密的联系。相比之下,坚韧小鼠的压力激活神经元对电刺激的反应不那么容易放电,表明这些相同神经元在坚韧小鼠中的连接较弱。

在实验的下一步,研究人员希望能够打开或关闭mPFC神经元,以观察仅激活该区域是否能使坚韧的小鼠变得抑郁。他们培育了一批小鼠,这些小鼠在注射酶Cre后,无论是否抑郁或坚韧,其mPFC都会被激活。他们发现,在未注射的情况下,暴露于压力电击的小鼠中,抑郁或坚韧的比例相同。然而,注射后,原本坚韧的小鼠变得抑郁了。

这尤其令人惊讶,因为即使多次反复暴露于压力电击,坚韧的小鼠通常也不会变得抑郁。这项实验成功地找到了mPFC神经元的一个亚群,即使是通常坚韧的小鼠,在被激活后也会变得抑郁。

但这并非如此简单。一些小鼠模型的研究发现恰恰相反:mPFC的激活不足与抑郁相关。为什么会出现如此矛盾的结果?研究人员认为,不同的研究可能正在观察mPFC中完全不同的神经元亚群。这表明,mPFC中的一些细胞群体在面对抑郁时会过度活跃,而另一些mPFC神经元群体则会活动不足。

因此,尽管这项研究为mPFC在抑郁和压力中的作用提供了重要线索,但研究人员仍需进一步努力。如果我们能更好地区分mPFC的不同细胞和区域如何协同工作,或许我们就能开发出治疗抑郁症的方法,通过刺激mPFC的正确区域来缓解情绪痛苦。目前,美国军方正在探索深部脑刺激作为一种抑郁症治疗方法。这项研究以及其他研究,让深部脑刺激的开发人员能够更好地了解导致抑郁症的大脑回路。

我们距离了解如何以及在哪里刺激大脑才能有效治疗抑郁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这项研究让我们离目标更近了一步。

 

更多优惠、评测和购买指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