嚼嚼看:科学告诉我们关于出牙的哪些知识?

“为什么几百万年前,我们这个物种没有进化出一种更人道、不那么痛苦的出牙过程呢?”一位朋友最近在邮件列表中问道。

他说得有道理:据我所知,出牙简直是糟透了。婴儿大约在6个月大时开始长出第一颗牙,然后一颗接一颗地冒出来——这可能会伴随疼痛的肿胀、发烧、夜间醒来和喂养中断——直到2岁时长齐20颗乳牙。我的小家伙也刚开始流口水、啃咬。

但如果牙齿只是许多其他情况的替罪羊呢?如果它们实际上并没有那么糟糕呢?

马萨诸塞州牛顿市牛顿-韦尔斯利医院的儿科住院医师 Clay Jones 医生表示,老话说的“出牙只会长出牙齿”是有科学依据的。“任何全身性症状——如发烧、腹泻、拒绝喂食、睡眠不佳、易怒——都没有证据支持这是由出牙引起的,”他告诉 KinderLab。“最多,出牙可能会引起轻微不适。”

一般来说,牙齿从牙龈中冒出来需要八天的过程。两项 研究未能发现任何可以预测牙齿即将冒出的症状簇——尽管作者确实指出,一些轻微症状与为期一周的出牙过程之间存在关联。然而,如果没有症状预示着牙齿要长出来,那抱怨又是因为什么呢?

“当大一点的孩子来看牙医——6岁或12岁长臼齿时,他们描述了一些轻微的不适,”堪萨斯州牙医 Grant Ritchey 医生说。“生理上,过程是相似的,因为这些牙齿不是在取代乳牙。” Ritchey 说,口腔里仍有许多未解之谜——牙齿开始向上生长的真正驱动力仍然未知。

Science-Based Medicine 上写博客的 Jones 说,当医生告诉父母某种情况应该是什么感觉时,就会变成一种自我实现的预言。“6个月到2岁这个时期,是孩子频繁感冒的时期。从尿布疹到肠胃不适,很容易将任何症状归咎于出牙。”

httpswww.popsci.comsitespopsci.comfilesimport2014chimp.teeth_.jpg
一张哈佛大学关于黑猩猩出牙的研究照片。Andrew Bernard/哈佛大学

那么,从动物界出牙的现象中能学到什么呢?毕竟,小狗掉牙吞下去,却一声不吭。人类婴儿就如此敏感吗?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灵长类神经行为学中心主任 Lynn Fairbanks 多年来一直与生活在大型室外围栏社会群体中的长尾猴群打交道。她说,她和同事们观察到母猴喂养幼崽,但从未注意到当第一颗门牙长出来时,有任何特殊的出牙行为,比如啃咬或烦躁。“当幼崽与母亲分离时会哭,当母亲试图断奶时它们会感到不安,但我们没有注意到像人类婴儿出牙时那样与之相关的烦躁,”Fairbanks 说。

一项 1945年的研究 观察了黑猩猩的乳牙,并表明幼年黑猩猩在长牙时确实会烦躁并感到不适。

正如 Jones 所写,历史上治疗出牙婴儿的方法比出牙本身的痛苦还要糟糕。医生过去会切开牙龈,为牙齿的萌出清理通道,给孩子服用汞基药物,或者使用鸦片和蜂蜜来缓解烦躁。如今,同情疗法甚至止痛药的疗效都没有得到证据支持。抱歉,父母们——也许温情和可以啃咬的东西才是最好的药。

 

更多优惠、评测和购买指南

 
我从小就有一个研究儿童语言习得的科学家妈妈,现在我是一名准备将显微镜对准我自己的新生小人类的父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