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16日,网上开始流传中国成都第四架J-20隐形战斗机原型机进行低速滑行测试的照片。这架原型机编号为“2012”,而第一、第二、第三架原型机的编号分别为“2001”、“2002”和“2011”。前三架J-20原型机已离开成都飞机制造公司(CAC)工厂,前往位于阎良的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CFTE)。CFTE是中国顶级的军用航空测试和评估基地;与成都相比,其远离人口稠密地区的隔离位置,解决了在进行严格的、挑战J-20性能极限的测试时所涉及的安全和保密问题。

从外观上看,“2012”号飞机与前两架J-20,“2001”和“2002”相比,拥有与“2011”号飞机相同的许多改进。“2012”号飞机在机头下方融合了一个隐形优化的光电跟踪系统(EOTS)吊舱。战斗机机头处的雷达罩也向上倾斜安装,这表明安装了有源电子扫描阵列(AESA)雷达。第二批J-20原型机还增加了提高雷达隐形能力的特征,包括重新设计的武器舱门和起落架门、更小的尾梁和截短的垂直尾翼。“2011”和“2012”号飞机均由推力为14.5吨的俄罗斯AL-31F-M2/3发动机提供动力。

首架J-20于2011年1月首飞,而第四架原型机的出现,仅过了三年半,这与其他许多“第五代”战斗机项目相比是相当不错的:F-22“猛禽”首架(1997年9月)与第四架(1997年10月)之间仅间隔两年;而PAK-FA从首架(2010年1月)到第四架(2012年12月)则接近三年。与该项目的大部分情况一样,F-35的首飞时间也有些复杂。虽然首架F-35原型机(F-35A“AA-1”)于2006年12月首飞,但第四架F-35,即F-35A“AF-1”,于2009年末首飞,间隔近三年。但F-35A型号的第四架“AF-3”,直到2010年7月才首飞,间隔近四年。而F-35B型号的首架原型机“BF-1”于2008年6月首飞,第四架“BF-4”则于2010年4月首飞,间隔不到两年。
发展到拥有四架原型机,表明J-20战斗机项目正按计划推进,有望在2017-2019年的初始作战能力目标时间框架内完成。拥有“2011”和“2012”两架相似的机体,将使CFTE和CAC能够通过将飞行和设备测试的速率加倍,从而更快地收集数据并进行调整。“2001”和“2002”号飞机显然致力于测试J-20的空气动力学性能和机动性。加速J-20发展的这一阶段,意味着CFTE可以快速测试EOTS、AESA雷达和其他任务航空电子设备,然后才能接收下一批J-20原型机,这些原型机最早可能在2015年就装备推力为18-19吨的WS-15发动机。
您可能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Instagram风格的棕褐色调:中国战斗机发布的“新方式”(以及规避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