鹪鹩从朋友那里得到一些育雏的帮助,寿命更长

野外女性力量。
MARTIJN HAMMERS

堂兄岛听起来就像一个旅游局从头开始建立的。它占地 84 英亩,栖息着从蓝鸽到阿尔达布拉巨龟等几十种物种。这里有红树林、珊瑚礁和沙滩。但你不会在塞舌尔群岛的这个特定区域找到任何晒日光浴的度假者。这块位于印度洋中间、私人拥有的花岗岩地块,拥有令人难以置信的多样性,由保护组织 Nature Seychelles 经营。长期邀请仅对动物以及研究或帮助保护它们的​​人开放。(旅游业仅限于两小时的导游行程。)

David Richardson 是东英吉利大学的进化生态学家,专攻分子遗传学。自 1997 年以来,他一直在堂兄岛研究塞舌尔莺,一种橄榄绿色的小歌鸟。“整个岛屿就像一个令人惊叹的野生实验室,”Richardson 说,因为这些鸟不喜欢长途飞行,它们会留在现有的栖息地。如今,每只动物都有标记用于个体识别,并被监测繁殖成功率和衰老迹象。每年,Richardson 会从每只鸟身上采集少量血液样本,让他能够追踪种群的多样性以及个体随时间的健康状况。在他职业生涯中,他累计在这座微型保护区度过了 3.5 年。

在一篇于周四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的新论文中,Richardson 和他的同事们利用他们丰富的遗传数据来回答一个古老的进化问题——一个可能改变我们对包括人类在内的其他动物的理解的问题。

塞舌尔莺呈现出一种奇特的合作繁殖现象,这意味着父母会得到其他鸟类的帮助来抚养幼鸟。在人类中,家庭支持网络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但在鸟类中却相当罕见。堂兄岛约有 350 只塞舌尔莺,但其面积狭小,只有大约 100 个领地,每个领地都由一对占优势的繁殖对统治。这意味着其余的 150 只塞舌尔莺面临一个选择:要么像《幸存者》节目中的被排斥者一样,迁往“贫瘠的山区”并设法生存,要么作为一名下属生活在其他鸟类的领地里。自然,大多数鸟类会选择后者,导致许多雌性下属最终帮助占优势的雌性孵蛋并抚养幼鸟。

当 Richardson 季复一季地观察这一繁殖过程时,他也一直在观察这些鸟类是否有衰老迹象,即衰老的磨损。虽然衰老通常是外在可见的(“我们知道这在人类身上会发生。同一年龄的人,有些人状况比其他人差,”Richardson 说),但他并不一定在寻找羽毛变灰或雄性模式秃顶。相反,重点是端粒,即每个染色体末端的重复序列,它们最初很长,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因压力而缩短。

将这两个兴趣点结合起来,就引出了 Richardson 最新研究的核心问题:获得子女支持是否能帮助占优势的雌性活得更长?

Seychelles warbler evolution nest Cousin Island
两只塞舌尔莺正在照料它们的巢穴。Janske van de Crommenacker

简短的回答似乎是肯定的——特别是如果你是一位年长的雌性鸟类。根据这篇论文,一只年龄小于七岁的繁殖雌性在有帮手的情况下,某一年存活的概率仅提高了百分之三。但是,一只年龄大于七岁(该物种衰老的典型发病年龄)的繁殖雌性在有下属帮助的情况下,存活的几率提高了百分之十一。看来这种父母支持可以减轻负担,让占优势的雌性有时间自己找食物和休息,同时还能保证蛋的安全和温暖。

理解动物为何以不同的速度衰老以及可以对此做些什么,是当今遗传学领域最重要的问题之一。保护人类端粒的研究正在世界各地的大学实验室中进行。但仍然是问题多于答案。塞舌尔莺可以帮助生物学家将这些碎片拼凑起来。Richardson 表示,未来的研究应该关注合作繁殖如何帮助下属雌性:它们如何衰老?它们的端粒是什么样的?以及性别扮演着什么角色?至少在塞舌尔莺物种中,绝大多数下属帮手是雌性,而占优势的雄性似乎没有从帮手中获得同样的健康促进效果。

生物学家们才刚刚开始理清答案,因为几十年前,这项研究还不可能进行。根据 Richardson 的说法,塞舌尔莺曾是地球上濒危程度最高的动物之一。一度,堂兄岛只剩下 29 只个体。由于繁殖对数量如此之少,没有剩余种群来承担下属的角色,该物种的合作繁殖习性被掩盖了。但保护工作已经使塞舌尔莺及其所有独特的行为从灭绝边缘回归。现在,我们对这些飞行者的了解,可能比对地球上任何其他物种的了解都多。而且它们可能正是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我们自己的关键。

更新 3/22:本故事已更新,以反映该岛由当地组织 Nature Seychelles 运营,并且提供两小时的旅游服务。

 

更多优惠、评测和购买指南

 
Eleanor Cummins Avatar

Eleanor Cummins

撰稿人

埃莉诺·卡明斯是一位自由科学记者,撰写关于死亡、灾难和保龄球的文章。在 2017 年至 2019 年期间,她在《大众科学》杂志工作,从实习生一路晋升为助理编辑。她是纽约大学科学、健康和环境报道项目的兼职教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