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艘日本航天器正飞向一颗宝石形状的小行星

它正在越来越近。

距离日本探测器“隼鸟 2 号”发射升空,飞往当时仅 known as 1999 JU3 的一颗小行星,已经过去了将近四年。

当时,我们对 1999 JU3 并没有太多细节——甚至连这颗天体的一张清晰照片都没有。但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 (JAXA) 仍然计划派遣“隼鸟 2 号”前往,用炸药 炸掉其表面的碎屑,收集新鲜的小行星尘埃,并将货物送回地球,当然,在此之前还会在小行星表面部署几个微型探测器。

这颗小行星 需要一个更好的名字。最终它重获新生,被命名为 龙宫(Ryugu),这个名字源自日本神话中海龙王的宫殿。日本的一则传说中,英雄拜访了龙宫,并带回了珍贵的货物,这个轨迹是“隼鸟 2 号”的创造者希望能够比最初的“隼鸟”号任务更加成功地实现的。虽然“隼鸟”号那次小行星采样返回任务确实成功地在 2010 年带回了非常少量的小行星尘埃,但任务遭遇了许多障碍和故障。

“隼鸟 2 号”于 6 月 3 日开始最后接近龙宫,这颗小行星也开始逐渐显现。但要获得清晰的图像需要时间。在这张摄于 6 月 10 日、距离 1500 英里(约 2400 公里)的图像中,龙宫只是一个大约 5 或 6 个像素宽的模糊斑点。

ryugu
从 1500 公里外看到的龙宫。JAXA、东京大学、高知大学、立教大学、名古屋大学、千叶工业大学、明治大学、会津大学和 AIST

到 6 月 14 日,“隼鸟 2 号”距离龙宫 700 公里(约 435 英里),JAXA 的研究人员终于能够看到小行星的自转,它正在逆向自转——相对于行星围绕太阳的轨道方向。它还在绕其垂直轴旋转。

Ryugu
从 700 公里外看到的龙宫的 GIF 动画。JAXA、东京大学、高知大学、立教大学、名古屋大学、千叶工业大学、明治大学、会津大学和 AIST

随着探测器越来越近,更多的细节也浮现出来。研究人员发现龙宫每 7.5 小时 自转一周,并且发现它锥形的形状像一个陀螺。任务经理 Makoto Yoshikawa 写道:“当我看到这些图像时,我很惊讶龙宫的形状与美国 OSIRIS-REx 任务的目标小行星 Bennu,以及欧洲之前提出的 MarcoPolo-R 任务的目标小行星 2008 EV5 非常相似。” Yoshikawa 写道:“到目前为止,我们探索过的小行星形状各不相同,所以龙宫和 Bennu 可能是首次对两个形状相似的小行星进行研究。弄清楚这种相似性在科学上到底意味着什么将很有趣。”

NASA 的 OSIRIS-REx 任务定于 今年八月 开始接近小行星 Bennu。尽管它们的进度时间表不同(OSIRIS-REx 于 2016 年发射,将花费一年时间勘测小行星),但两个任务的主要目标都是将小行星样本带回地球。每个任务的科学家一直在 紧密合作,共享信息。

ryugu approach
“隼鸟 2 号”拍摄的龙宫图像,距离在 220 公里到 100 公里之间。JAXA、东京大学、高知大学、立教大学、名古屋大学、千叶工业大学、明治大学、会津大学和 AIST

在最近的这张照片(见本帖顶部)中,一个更详细的图像逐渐清晰,呈现出一个带有陨石坑的角状旋转体。项目经理 Yuichi Tsuda 将这种形状比作 萤石的晶体形状,他表示,在日语中,萤石被称为“萤石”。这种相似性是相当惊人的。

fluorite crystals
萤石晶体可能与小行星龙宫惊人地相似。Rob Lavinsky, iRocks.com – CC-BY-SA-3.0

龙宫 在技术上被归类为潜在危险小行星,但这并不意味着您需要担心它。正如 Ryan Mandelbaum 在《Gizmodo》上指出的那样,“潜在危险”的分类并不意味着这颗小行星很可能很快就会撞击地球。它可能在遥远的未来某个时候会,但它正在被追踪和密切监测,所以如果它的路径最终与我们的发生交叉,我们会有充足的预警。

研究人员对龙宫感兴趣是因为它是一颗 C 型小行星,这是最常见的小行星类型之一。通过分析这块太空岩石的物质,科学家们希望能 更好地理解 太阳系中的天体,从小行星到行星,是如何形成的。

“隼鸟 2 号” 定于 6 月 27 日抵达龙宫,停留在小行星表面约 20 公里处。如果一切顺利,它将在 9 月至 10 月之间收集第一个样本。

 

更多优惠、评测和购买指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