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俗话说,“海里有的是鱼”。但到底有多少呢?新的研究表明,我们之前对鱼类数量的估计至少低了10倍。根据一项于2月在《自然·通讯》杂志上发表的研究,海洋中鱼类的总质量比人们原先认为的大约高10倍。
这项研究严格地关注生活在海面下200至1000米(656至3280英尺)的鱼类。这些“中层带”鱼类占海洋中鱼类的绝大多数——根据一些估计,占所有鱼类生物量的95%。
这项研究与过度捕捞问题没有太大关系,过度捕捞是一个巨大且仍在增长的问题,因为渔民最常捕捞的物种,如蓝鳍金枪鱼,生活在海面附近。总的来说,捕捉这些中层带鱼类(至少目前而言)在经济上不划算,尽管有一些例外。
这项研究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涉及到横跨世界海洋,在北纬和南纬40度之间的约32,000海里的航行。通过声纳探测器估算了“暮光带”(这些动物栖息的黑暗区域的另一个名称)的鱼类丰度,该探测器通过向鱼体发射声波来探测。
在此之前,浅海和深海之间营养物质转移的模型存在差异,研究人员认为,这种差异可以用鱼类数量的庞大来解释。这些鱼类在夜间会更靠近海面进食,然后在夜间返回深海排泄。不应低估鱼类排泄物的重要性。
研究中的一个最后有趣的发现是:生物发光的齿口鱼(本科Cyclothone)“可能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脊椎动物”。你没看错:地球上最常见的有脊椎的动物(很可能)是一种发光鱼,它一生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深海的黑暗中。太不可思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