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来西亚航空370号航班几乎可以肯定地已经坠入印度洋,但要揭开其悲惨故事的时间已经不多了。飞机的飞行记录仪,也就是“黑匣子”(实际上并非是黑色的),大约能发出30天的可探测声波信号;如果调查人员在这段时间内找不到它,那么找到它的几率将大大降低。
我们有能力在火星上拍照,然后将照片下载到我们口袋里的设备上。然而,当飞机坠入水中时,我们却要仓促组建一个国家联盟,负责寻找一个大概的坠机地点。肯定有更好的办法。
除了从二战时期就开始的一些飞行记录,我们今天所熟知的黑匣子是在20世纪50年代末发明的——而且基本理念自那时起就没有太大改变。现代飞机配备了驾驶舱语音记录仪(CVR)和飞行数据记录仪(FDR)。CVR记录驾驶舱内两小时的音频,并不断地进行覆盖式录音。与此同时,FDR测量并记录诸如飞行速度、高度、时间、方向以及多达2000个其他参数的数据点。据在臭名昭著的TWA 800航班空难调查中工作的埃罗德航空大学航空航天和职业安全副教授安东尼·布里克豪斯称,这些信息被记录在大多数黑匣子内部一个持续25小时的循环中。
飞行记录仪还符合严苛的坠毁标准,以确保它们不会损坏;它们防火、防水,并包裹在金属外壳中,能够承受弹道撞击和上方20000英尺海水造成的压力。(尽管它们有着流行的绰号,但黑匣子实际上被漆成亮橙色以便于识别。)当一个黑匣子沉入水中时,它会发出“哔哔”声,调查人员可以从几英里外探测到。然而,水下定位信标或“发信器”的电池寿命只能维持大约30天——这使得在MH370搜寻过程中,调查人员陷入与时间的赛跑。只有极少数黑匣子曾遗失,但这种情况有可能再次发生。
在这个数据流媒体时代,人们很容易将此称为一种陈旧、过时的系统——毕竟,有更好的方法来记录和访问飞行数据——但实践中它们面临着巨大的问题。例如,在2009年法国航空一次空难后,调查人员花了两年时间才找到黑匣子。法国安全官员随后起草了改进飞行记录仪的建议,美国联邦航空局也效仿了。这些建议包括增加一个机制,当黑匣子落水时将其弹射到空中,并将水下定位信标的电池寿命延长三倍至90天。法国航空在其飞机上采用了此类技术,但美国航空公司在执行新规方面则落后了。财务障碍是日益吝啬的航空业最臭名昭著的原因。布里克豪斯说:“和所有事情一样,你知道钱永远是个问题。”
另一种选择是彻底取消黑匣子。一个经过深入探讨的计划是,用一种永远开启的驾驶舱声音和飞行数据记录来取代它,并通过卫星发送到存储设施。这样不仅我们不会再丢失黑匣子——它们将变得过时——而且我们还可以通过远程检测正在进行的航班的问题来预防坠机。但这并非如听起来那么一帆风顺。如果航空公司和飞行员同意该计划,他们基本上会在工作中被窃听。然后还有模糊的安全经济学需要考虑:该计划对航空公司来说将是极其昂贵的。它们将不得不改装整个机队,预留卫星时间,并确保足够的数据存储设施,以及其他成本。它们可以轻易指出,黑匣子系统并非完美,但对于几乎所有坠机事故的恢复来说,它都足够好用。
在下一个黑匣子丢失之前,我们能指望一个改进的系统吗?很难说。但航空业是迟滞的——总是在滑行,但速度总是不如我们希望的那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