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百年前,巴拿马运河首次开通。作为二十世纪之交工程的壮举,它连接了太平洋和大西洋,扩大了海上贸易的范围,并重写了西半球的海上航线。
但运河也带来了一个主要的限制:尺寸。运河的船闸宽度、长度和深度都是有限的,虽然海洋本身在深度上几乎是无限的,但运河是一个有限的空间。想要通过运河的现代船只的最大尺寸被称为巴拿马型(Panamax)。巴拿马型船只的长度不得超过965英尺,宽度不得超过106英尺,水上部分不得超过190英尺,水下部分不得超过39英尺6英寸,并且载重吨位不得超过65,000吨。
这一限制一经出现,就被海军理论家们所关注。1916年,美国海军的威廉·阿杰·莫菲特指挥官撰写了关于战舰可能最大尺寸的文章,其尺寸非常接近巴拿马型限制。《大众科学》当时在“千英尺战舰”一文中对此进行了报道。
文章中包含的估计认为,战列舰的理论尺寸限制为长度995英尺,排水量60,000吨。莫菲特设想的战舰长度相当于当时服役的美国战列舰“俄勒冈号”和“宾夕法尼亚号”首尾相连的长度。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不久,这一限制不再是令人兴奋的填充空间,而是成为阻碍船只尺寸的牢笼。为了应对战争期间的潜艇袭击,英国船只在许多船只的外部安装了浮筒船(这就是所谓的“气囊式”船只)。在1919年的一篇文章中,《大众科学》曾猜测,对美国战舰进行“气囊式”改造是否意味着放弃运河。

解决运河狭窄问题的一个可能方案是增加一套更大尺寸的船闸。美国在完成了运河的建设并在此后几十年的时间里一直保持对运河区的正式控制,在20世纪40年代尝试扩建。计划是什么?在每个入口处增加一套新的船闸,让更多的交通流量通过运河主航道。《大众科学》1940年9月刊的《为更大的战列舰扩建巴拿马运河》一文详细介绍了这一过程,并解释了其背后的理由。
该项目一直持续到1942年,当时实际参与战争的需求迫使美国取消了该项目。
此后多年,大多数战舰都保持在运河的限制范围内,但也有少数例外。美国海军的“企业号”和“尼米兹”级航空母舰都太大而无法通过运河(长度约1100英尺,宽度约130英尺),新“杰拉尔德·R·福特”级航空母舰也将如此,即使在运河完成最新的扩建项目之后。莫菲特指挥官的预测几乎成真:只有一个国家愿意牺牲其船只通过运河的能力,那就是建造它的同一个超级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