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毒的懒猴可能已经进化到模仿眼镜蛇

别被它们那双棕色的大眼睛骗了。

什么东西又慢又毛茸茸,却像眼镜蛇一样致命?当然是懒猴!研究人员认为,这些濒临灭绝的亚洲灵长类动物是为了模仿有毒蛇类而进化的。

《Journal of Venomous Animals and Toxins including Tropical Diseases》(有毒动物和毒素及热带疾病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文章指出,懒猴采用了蛇一样的标记和动作作为防御机制。

它那双像母鹿一样的大眼睛、毛茸茸的脸和细小的抓握之手,都是其致命本性的欺骗性伪装。懒猴是唯一已知的有毒灵长类动物,它们从位于肘部内侧腺体分泌毒素。受到威胁时,懒猴会发出嘶嘶声并退缩到防御姿势,爪子叠放在头顶。在这种姿势下,懒猴高举的手臂加上脸上的深色斑纹,看起来非常像愤怒的眼镜蛇展开的颈部。

为了增强效果,懒猴甚至可以像蛇一样摆动身体。这种不寻常的动作得益于它们脊柱中多出的一个椎骨。这种防御姿势还能让懒猴吸吮腋下的毒液并迅速攻击。这些小型灵长类动物的咬伤曾导致人类出现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

Nekaris等人。《有毒动物和毒素及热带疾病杂志》

八百万年来,懒猴和眼镜蛇一直共存于亚洲的同一地区。它们一起度过了剧烈的气候变化,这可能迫使传统上生活在热带森林中的懒猴通过模仿有毒蛇类来适应开阔的草原环境。

1905年,博物学家约翰·斯蒂尔(John Still)写下了最早关于在斯里兰卡遇到懒猴并将其误认为是眼镜蛇的记载之一。

尽管懒猴拥有所有这些狡猾的进化特征,但由于异宠贸易威胁着野生的懒猴种群,它仍是一个濒危物种。文章作者、牛津布鲁克斯大学人类学和灵长类动物保护学教授安娜·内卡里斯(Anna Nekaris)在给《Popular Science》的电子邮件中表示:“我们希望,对懒猴毒液及其对人类危险的认识,将有助于遏制日益增长的非法宠物贸易。”内卡里斯说,她希望更多的研究能让人们认识到懒猴是一种稀有而复杂的生物,而不是一个可供驯化的可爱面孔。

Nekaris等人。《有毒动物和毒素及热带疾病杂志》

更正(2014年10月10日,下午1:45 ET):原文将懒猴的毒素称为“毒物”(poisons)。实际上它们是“有毒的”(venomous),而非“有毒的”(poisonous),现已更正。我们对由此造成的错误表示歉意。

 

更多优惠、评测和购买指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