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完《101斑点狗》是否让你产生了养几十只黑白相间小狗的强烈愿望?一项新研究表明,这很可能就是事实。研究表明,电影中那些出色的狗狗角色在犬种受欢迎程度上对养狗人士产生了显著影响。
研究考察了在美国上映的29部电影的影响,每部电影都以一种不同的犬种为特色。像《绿野仙踪》(1939年)、《小姐与流浪汉》(1955年)、《狐狸与猎犬》(1981年)和《贝多芬》(1992年)这样的经典影片,都被认为影响了人们选择养哪种狗。该研究追溯了影片上映后长达十年的所选犬种的受欢迎程度。
研究人员使用了美国犬业俱乐部(American Kennel Club)的记录,该俱乐部自1927年以来一直在记录每种犬的注册数量,并且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犬类注册数据库。研究考察了1927年至2005年间上映的电影的影响,结果显示,在电影中出现的犬种的数量在影片上映后显著增加。

我们来看一个显而易见的例子。1943年,《灵犬莱西》上映,当年的注册牧羊犬数量为2331只,而十年后增加到20006只。这部电影讲述了小男孩乔和他心爱的狗狗莱西之间的关系,描绘了忠诚的莱西在被家人卖掉后,历经艰难险阻,长途跋涉回到主人身边的故事。
分析的电影涵盖了各种犬种。你可能认为会影响选择狗狗的其他因素,如性情或健康,似乎并未影响这些趋势的规模。该研究的作者之一,布里斯托大学考古学与人类学系的牛顿研究员阿尔贝托·阿切尔比(Alberto Acerbi)表示:“这似乎纯粹是时尚。”
研究发现,电影上映首周末的观影人数与影片所呈现的犬种受欢迎程度的上升之间存在关联。研究表明,早期的电影通常比近期电影产生更广泛的影响。研究人员推测,这可能与家庭录像的兴起以及每年上映的以狗狗为主角的电影数量的增加有关。

电影的影响是可感知的,渐进式的,会造成长期而非短期的趋势变化。在审查的29个案例中,有14个显示,犬种的受欢迎程度在影片上映十年后达到顶峰,而不是立即在影片上映后。因此,显然电影有能力影响观众持久的偏好和倾向。
剑桥大学的统计学家大卫·斯皮格尔哈尔特(David Spiegelhalter)审阅了这项研究。他说:
也许有人觉得莱西让牧羊犬声名鹊起,或者孩子们开始非常保护斑点狗,这似乎很明显。但对看似随机趋势背后原因和模式的分析,进一步证明了虚构叙事对我们的信念和行为有多大的影响。
“结果可以被视为电影对趋势产生巨大影响的代表,”欧洲商学院(ESCP Europe Business School)的消费者研究员汤姆·范·拉尔(Tom van Laer)评论道。事实上,在许多婴儿的名字来源于漫威电影、哈利·波特系列以及《权力的游戏》和《绝命毒师》等电视剧中的角色时,也能看到类似的趋势。
在最近的一篇文章中,范·拉尔撰写了76项不同的研究,这些研究共同表明,更深入地沉浸在故事世界中的个体,更有可能采纳故事中的观点和原则。
许多狗狗扮演主角的电影都是为儿童设计的。范·拉尔说,“七八岁以下的儿童更容易、更彻底地沉浸在虚构叙事中。”他强调,故事对儿童的发展至关重要,童年时期沉浸在虚构世界中会产生更深远、更持久的影响。
但阿切尔比警告不要将该论文的结果视为我们个人选择在一定程度上总是由我们消费的媒体和娱乐所决定的证据。
其他人则不这么认为。一位政治学家最近认为,《哈利·波特》中宣扬的价值观影响了其粉丝的政治观念。因此,《回家的路》可能会宣扬友谊和忠诚的价值观,《101斑点狗》会揭露毛皮贸易的邪恶,但请务必谨慎带孩子观看《丑陋的达克斯猎犬》,除非你想养一只大丹犬。
本文最初发布于The Conversation。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