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一项备受瞩目的研究宣称,男性和女性大脑的独特连接方式解释了他们技能的差异。研究人员扫描了数百名参与者的大脑后报告称,男性大脑的连接主要集中在同一个半球内,而女性大脑的连接则更强地分布在两个半球之间。他们推测,这似乎很有道理,因为同侧连接负责执行专注的任务,比如男性擅长的地图阅读,而跨脑连接则支持女性更常表现出的多任务处理和社交能力。终于,这是“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的证据!问题是,这项研究充满了错误的假设和方法上的缺陷。更糟糕的是,类似的问题几乎充斥着所有声称能“天生”解释男女行为差异的研究。
1854年,德国解剖学家Emil Huschke报告称,大脑的额叶,他称之为“智力之脑”,在男性身上比在女性身上更大。(当时的科学家们也对种族做出了类似的论断,例如声称“黑人”的额叶比白人小。)今天的神经科学家也在做类似的事情:利用新技术,不知不觉地延续着同样毫无根据且同样有害的刻板印象。
今天的神经科学家正利用新技术,不知不觉地延续着刻板印象。
过去十年里,已发表了数千篇关于人类大脑性别差异的论文。许多生理差异是真实的,但往往没有实际意义。以易于测量的特征为例:尺寸。一项研究记录了男性脑容量为1053至1499立方厘米,女性为975至1398立方厘米。这些重叠的数值意味着你无法仅凭尺寸来判断一个随机大脑的性别。
此外,许多所谓的两性心理差异,与生理差异一样,都具有欺骗性。2005年,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研究员Janet Hyde分析了有关攻击性、社交能力、数学和道德推理等特征的性别差异研究数据。近五分之四的特征在男性和女性之间仅显示出微小或可忽略的差异。
在极少数存在实际心理差异的情况下,这些差异也不能完全归因于天生的神经学。大脑中的一切都是自然与后天的结合。文化发挥着作用,影响着行为,而行为又影响着大脑。从出生起(甚至在子宫里),婴儿就被贴上男孩或女孩的标签,并因此受到不同的对待。例如,2005年对加拿大报纸上386份出生公告的研究表明,父母在生男孩时倾向于表达“骄傲”,而在生女孩时则表达“高兴”。布朗大学的生物学家Anne Fausto-Sterling研究发现,母亲与女婴的交流比与男婴多。这可能部分解释了为什么女孩长大后往往语言能力更强。“一些差异最终在成年人身上根深蒂固,”Fausto-Sterling说。“但这并不意味着你生来就是这样,或者注定要这样。”
本文最初发表于《大众科学》2014年4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