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境数据正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出现。在《大众科学》四月刊上,凯蒂·皮克报道了一个这样的来源:亨利·戴维·梭罗的日记。这位19世纪的博物学家和作家详细、全面地记录了他周围的动植物,以至于波士顿大学的一个实验室能够通过将梭罗的笔记与当今的状况进行比较,来描绘出气候变化的影响——与19世纪中叶的马萨诸塞州康科德相比,21世纪初叶子出现的早了多少,花朵盛开的早了多少,鸟类迁徙的早了多少。
事实证明,视觉艺术也携带着气候信号。在一项新的研究中,希腊的科学家们已经证实,北方半球画家在绘制日落时混合使用的颜料中,红、蓝、绿的相对强度,或者说“红绿比”,可以作为确定这些画作创作时期大气中气溶胶(大气中的细小尘埃颗粒或液滴)含量的绝佳指标。
作为他们3月25日发表在《大气化学与物理学》杂志上研究的一部分,科学家们进行了一项实验,让希腊著名风景画家帕纳约蒂斯·特西斯在撒哈拉沙漠尘卷风经过希腊海德拉岛期间及之后描绘日落。特西斯只是画下了他所看到的,对尘卷风毫不知情,而他作品中的红绿比与同期同地阳光光度计收集到的气溶胶光学厚度数据相吻合。换句话说:大气中的颗粒物越多,它们吸收特定光谱光线的能力就越强,从而改变了艺术家眼中日落的颜色。
该团队的最新研究建立在2007年的一项研究之上,该研究分析了1500年至2000年间,艺术家在火山爆发前后创作的554幅日落画作的红绿比。在那项研究中,科学家们发现,颜色比(“仅分析了艺术家视野中地平线附近、避开了云彩的天空部分”)与火山喷发物如何影响穿过大气的光的显现以及这种影响需要多长时间才能消退密切相关。
这些作品中的红绿比还记录了自工业革命开始(约1850年)至20世纪以来,大气污染的增加。
除了告诉我们很多关于过去大气的信息外,这种嵌入在西方艺术遗产中的气候数据,可能在改进用于研究和预测气候变化的速度和影响的计算机模型方面,也会非常有用。